后琼花引

扬州城门夜塞雪,扬州城中哭明月。
堕枝湿云故鬼语,西来阴风无健鹘。
神娥愬空众芳歇,一夕苍苔变华发。
宫花窣帘尘掩袜,玉华无因进吴越。
漓漓淮水山央央,谁其死者李与姜。
谢翱介绍和谢翱诗词大全

诗人:谢翱

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髮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
复制作者 谢翱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

形式:

于中、国裳辈同侍食。 先生曰:“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六

形式:

来书云:“周子曰‘主静’,程子曰‘动亦定,静亦定’,先生曰‘定者心之本体’。是静定也,绝非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必常知、常存、常主于理之谓也。夫常知、常存、常主于理,明是动也,已发也,何以谓之静?何以谓之本体?岂是静定也,又有以贯乎心之动静者邪?” 理无动者也。常知常存、常主于理,即不睹不闻、无思无为之谓也。不睹不闻、无思无为,非槁木死灰之谓也;睹闻思为一于理,而未深有所睹闻思为,即是动而未尝动也。所谓“动亦定,静亦定”“体用一原”者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六》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形式:

来书云:“佛氏又有‘常提念头’之说,其犹孟子所谓‘必有事’,夫子所谓‘致良知’之说乎?其即‘常惺惺,常记得,常知得,常存得’者乎?于此念头提在之时,而事至物来,应之必有其道。但恐此念头提起时少,放下时多,则功夫间断耳。且念头放失,多因私欲客气之动而始,忽然惊醒而后提,其放而未提之间,心之昏杂多不自觉。今欲日精日明,常提不放,以何道乎?只此常提不放,即全功乎?抑于常提不放之中,更宜加省克之功乎?虽曰常提不放,而不加戒惧克治之功,恐私欲不去;若加戒惧克治之功焉,又为‘思善’之事,而于‘本来面目’又未达一间也。如之何则可?” 戒惧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即是“必有事焉”,岂有两事邪?此节所问,前一段已自说得分晓,末后却是自生迷惑,说得支离,及有“本来面目未达一间”之疑,都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病,去此病,自无此疑矣。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三》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十

形式: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一

形式:

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著。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著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著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