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

复修府学故事

文翁石室已千秋,世有兴衰化自流。 贤巂相望承学粹,朝廷繇此得人优。 太平典礼当传习,盛际文章正讲求。 师友琢磨期不倦,岷峨秀气与云浮。
收藏 韩绛《复修府学故事》
复制 韩绛《复修府学故事》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九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九》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九》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

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九

“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惟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九》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九》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钱德洪跋

嘉靖戊子冬,德洪与王汝中奔师丧,至广信,讣告同门,约三年收录遗言。继后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洪择其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得若干条。居吴时,将与《文录》并刻矣。适以忧去,未遂。当是时也,四方讲学日众,师门宗旨既明,若无事于赘刻者,故不复萦念。 去年,同门曾子才汉得洪手抄,复傍为采辑,名曰《遗言》,以刻行于荆。洪读之,觉当时采录未精,乃为删其重复,削去芜蔓,存其三分之一,名曰《传习续录》,复刻于宁国之水西精舍。今年夏,洪来游蕲,沈君思畏曰:“师门之教,久行于四力,而独未及于蕲。蕲之士得读遗言,若亲炙去夫子之教。指见良知,若重睹日月之光。唯恐传习之个博,而未以重复之为繁也。请裒其所逸者增刻之,若何?” 洪曰:“然师门‘致知格物’之旨,开示来学,学者躬修默悟,不敢以知解承,而惟以实体得。故吾师终日言是而不惮其烦,学者终日听是而不厌其数。盖指示专一,则体悟日精,几迎于言前,神发于言外,感遇之诚也。今吾师之没,未及三纪而格言微旨,渐觉沦晦,岂非吾党身践之不力,多言有以病之耶?学者之趋不一,师门之教不宣也。” 乃复取逸稿,采其语之不背者,得一卷。其余影响不真,与《文录》既载者,皆削之。并易中卷为问答语,以付黄梅尹张君增刻之。庶几读者不以知解承,而唯以实体得,则无疑于是录矣。 嘉靖丙辰夏四月,门人钱德洪拜书于蕲之崇正书院。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钱德洪跋》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钱德洪跋》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七

“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七》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七》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七

问:“近来妄念也觉少,亦觉不曾着想定要如何用功,不知此是工夫否?” 先生曰:“汝且去着实用功,便多这些着想也不妨,久久自会妥帖。若才下得些功,便说效验,何足为恃?”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七》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十七》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五

或疑知行不合一,以“知之匪艰”二句为问。 先生曰:“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五》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五》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一

问:“人心与物同体,如吾身原是血气流通的,所以谓之同体。若于人便异体了,禽、兽、草、木益远矣!而何谓之同体?” 先生曰:“你只在感应之机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 请问。 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什么是天地的心?” 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曰:“人又什么教做心?” 对曰:“只是一个灵明。” “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人只为形体自间隔了。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又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一》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四

先生曰:“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织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四》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四》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