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岩门的拼音版

  • yán
    mén
  • yǐn
    tíng
    gāo
  • qiàn
    kōng
    yuán
    fèi
    qiāo
    tuī
    tán
    zhǐ
    néng
    lìng
    tiě
    suǒ
    kāi
  • xué
    hán
    shān
    rén
    qiān
    nián
    yán
    féng
    cāng
    tái
尹廷高介绍和尹廷高诗词大全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
复制作者 尹廷高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三

形式: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三》

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四

形式: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四》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一

形式: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问曰:“何如?” 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一》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钱德洪跋

形式:

答原静书出,读者皆喜澄善问,师善答,皆得闻所未闻。师曰:“原静所问只是知解上转,不得已与之逐节分疏。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功,虽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学一勘尽破矣,何必如此节节分解!佛家有‘扑人逐块’之喻,见块扑人,则得人矣,见块逐块,于块奚得哉?”在座诸友闻之,惕然皆有惺悟。此学贵反求,非知解可入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钱德洪跋》

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二

形式:

来书云:“师云:‘《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心之本体即是天理,有何可思虑得!学者用功,虽千思万虑,只是要复他本体,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来。若安排思索,便是自私用智矣。’学者之蔽,大率非沉空守寂,则安排思索。德辛壬之岁着前一病,近又着后一病。但思索亦是良知发用,其与私意安排者何所取别?恐认贼作子,惑而不知也。” “思曰睿,睿作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思其可少乎?沉空守寂与安排思索,正是自私用智,其为丧失良知一也。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纷纭劳扰,良知亦自会分别得。盖思之是非邪正,良知无有不自知者。所以认贼作子,正为致知之学不明,不知在良知上体认之耳。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中 · 答欧阳崇一 · 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