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知

春秋战国门赵简子

简子雄心蓄霸机,贤愚聊欲试诸儿。 假言藏宝非真宝,不是生知焉得知。
收藏 周昙《春秋战国门赵简子》
复制 周昙《春秋战国门赵简子》
类型:

浣溪沙 其二 偶成(壬午)

玉树芳音尚可追。 金荃艳体复堪师。 倡情冶思最工词。 旧事名文都作赋,新番小说尽成诗。 那堪心绪后生知。
收藏 王庭《浣溪沙 其二 偶成(壬午)》
复制 王庭《浣溪沙 其二 偶成(壬午)》
类型:

翰林南阳叶公挽词三首

远策思开济,孤飞易中伤。 中途舍骐骥,少日铩鸾凰。 干镆仍双折,皋夔遂两亡。 吾生知已矣,魂断武丘傍。
收藏 胡宿《翰林南阳叶公挽词三首》
复制 胡宿《翰林南阳叶公挽词三首》
类型:

调官归

穰穰衣冠地,眈眈公辅居。 云霄有捷径,尘土且长裾。 老去怀归切,生知与世疏。 解装漫刺在,况说子公书。
收藏 陈造《调官归》
复制 陈造《调官归》
类型:

丙戌岁寒有感

早起书空罢,长愁强自宽。 严霜迎日散,衰柳入风寒。 抚剑心犹壮,冲冠发已残。 有生知有累,避世且偷安。
收藏 秦叔豹《丙戌岁寒有感》
复制 秦叔豹《丙戌岁寒有感》
类型:

信庵赵少保挽诗

出语无多动造微,公于学问似生知。 客游槐府珍遗帖,世诵樗翁序近诗。 握手最先门下士,伤心谁勒墓前碑。 匆匆四十年间梦,忆到庐江下榻时。
收藏 林希逸《信庵赵少保挽诗》
复制 林希逸《信庵赵少保挽诗》
类型: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一

先生曰:“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问曰:“何如?” 曰:“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只是生的分数多,所以谓之‘生知、安行’。众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体之知自难泯息,虽问学克治,也只凭他,只是学的分数多,所以谓之‘学知利行’。”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一》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一》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六

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亦见得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之‘精一’,《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以是未能释然。” 先生曰:“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精一’‘博约’‘尽心’本自与吾说吻合,但未之思耳。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非其本旨。精是一之功,博是约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可一言而喻。‘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 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己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夭寿不二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事天’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今却倒做了,所以使学者无下手处。” 爱曰:“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功夫须是如此,今闻此说,益无可疑。爱昨晓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 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六》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门人徐爱录 · 六》
类型: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五

来书云:“聪明睿知,果质乎?仁义礼智,果性乎?喜怒哀乐,果情乎?私欲客气果一物乎?二物乎?古之英才,若子房、仲舒、叔度、孔明、文中、韩、范诸公,德业表著,皆良知中所发也,而不得谓之闻道者,果何在乎?苟曰此特生质之美耳,则生知安行者不愈于学知、困勉者乎?愚者窍云,谓诸公见道偏则可,谓全无闻则恐后儒崇尚记诵训诂之过也。然乎?否乎?” 性一而已。仁、义、礼、知,性之性也;聪、明、睿、知,性之质也;喜、怒、哀、乐,性之情也;私欲、客气,性之蔽也。质有清浊,故情有过不及,而蔽有浅深也。私欲、客气,一病两痛,非二物也。张、黄、诸葛及韩、范诸公,皆天质之美,自多暗合道妙,虽未可尽谓之知学,尽谓之闻道,然亦自其有学,违道不远者也。使其闻学知道,即伊、傅、周、召矣。若文中子则又不可谓之不知学者,其书虽多出于其徒,亦多有未是处,然其大略则亦居然可见。但今相去辽远,无有的然凭证,不可悬断其所至矣。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如数公者,天质既自清明,自少物欲为之牵蔽,则其良知之发用流行处,自然是多,自然违道不远。学者学循此良知而已。谓之知学,只是知得专在学循良知。数公虽未知专在良知上用功,而或泛滥于多歧,疑迷于影响,是以或离或合而未纯。若知得时,便是圣人矣。后儒尝以数子者,尚皆是气质用事,未免于行不著,习不察,此亦未为过论。但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于闻见之狭,蔽于沿习之非,而依拟仿象于影响形迹之间,尚非圣门之所谓著、察者也。则亦安得以己之昏昏,而求人之昭昭也乎?所谓生知、安行,“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虽在困勉之人,亦皆可谓之生知、安行矣。知、行二字更宜精察。
收藏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五》
复制 王守仁《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五》
类型:

杂诗 其十二

有生知有义,利萌耻亦丧。 苟得益寸私,当理委虚赏。 势门易变态,静烛情万状。 昔者且感伤,末流愈乖荡。 寡求足养气,澹虑始澄想。 衣食接有道,虚心守弥旷。 已矣赋远游,逍遥释尘网。
收藏 胡布《杂诗 其十二》
复制 胡布《杂诗 其十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