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 用韵别郭逢道的拼音版

  • luó
    mén
    yǐn
    ·
    ·
    yòng
    yùn
    bié
    guō
    féng
    dào
  • xīn
  •  
     
     
     
    绿
    yīn
    niǎo
    yáng
    guān
    wèi
    chè
    zǎo
    cuī
    guī
    zhū
    duàn
    lěi
    lěi
    huí
    shǒu
    hǎi
    shān
    chǔ
    qiān
    gòng
    jīn
    tàn
    gāo
    shān
    liú
    shuǐ
    xián
    duàn
    kān
    bēi
  •  
     
     
     
    zhōng
    xīn
    chàng
    ér
    shì
    fēng
    luò
    huā
    zhī
    gèng
    tíng
    yún
    jūn
    táo
    shī
    jiàn
    jūn
    dài
    qióng
    lín
    yàn
    zuì
    guī
    shí
    rén
    zhēng
    kàn
    bǎo
    lái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二

形式:

侃多悔。 先生曰:“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二》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

形式:

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 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曰:“何谓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 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 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
类型: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五

形式: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时曰仁在傍,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 先生又曰:“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五》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七

形式:

子仁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儒以学为效先觉之所为,如何?” 先生曰:“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自下许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工夫,然不过欲去此心之人欲,存吾心之天理耳。若曰‘效先觉之所为’,则只说得学中一件事,亦似专求诸外了。‘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斋’,非专习立也,立时习此心也。‘说’是‘理义之说我心’之‘说’。人心本自说理义,如目本说色,耳本说声,惟为人欲所蔽所累,始有不说。今人欲日去,则理义日洽浃,安得不说?”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七》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一

形式:

“栽树的人必须培养树根,修德的人必须修养心性。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工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