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赠括苍张希微号几庵的拼音版

  • qìn
    yuán
    chūn
    zèng
    kuò
    cāng
    zhāng
    wēi
    hào
    ān
  • dào
    chún
  •  
     
     
     
    shí
    zhī
    shēng
    xiù
    míng
    yuē
    wēi
    zhī
    dào
    biàn
    便
    shì
    quán
    zhēn
    miào
    běn
    rén
    néng
    tòu
    zhī
    wén
    wén
    jīng
    shuō
    chán
    shuō
    dào
    zhí
    xiàng
    wén
    dōu
    shǔ
    fēi
    jūn
    hái
    zhè
    píng
    cháng
    yòng
    zǒng
    shì
    xuán
    réng
    píng
    jué
    liè
    xíng
    chí
    xiàng
    xíng
    shōu
    shí
    guī
    huì
    liǎng
    miào
    sān
    yuán
    còu
    líng
    mèi
    wàn
    huà
    guī
    jīng
    níng
    shén
    yuán
    qíng
    fǎn
    xìng
    bèng
    chū
    chán
    guāng
    biàn
    jiè
    huī
    xíng
    shén
    miào
    xiàng
    tài
    zhī
    wài
    wēi
    wēi
李道纯介绍和李道纯诗词大全

李道纯

...
复制作者 李道纯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一

形式:

正德乙亥,九川初见先生于龙江。先生与甘泉先生论“格物”之说。甘泉持旧说。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甘泉曰:“若以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九川甚喜旧说之是。先生又论“尽心”一章,九川一闻却遂无疑。 后家居,复以“格物”遗质。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释”。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物字未明。 己卯归自京师,再见先生于洪都。先生兵务倥偬,乘隙讲授,首问:“近年用功何如?” 九川曰:“近年体验得‘明明德’功夫只是‘诚意’。自‘明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诚意’上再去不得,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后又体验,觉得意之诚伪必先知觉乃可,以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为证,豁然若无疑,却又多了格物功夫。又思来吾心之灵何有不知意之善恶?只是物欲蔽了,须格去物欲,始能如颜子未尝不知耳。又自疑功夫颠倒,与‘诚意’不成片段。后问希颜。希颜曰:‘先生谓格物致知是诚意功夫,极好。’九川曰:‘如何是诚意功夫?’希颜令再思体看。九川终不悟,请问。” 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惟?所举颜子事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 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其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 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他亦不信。今论‘格物’亦近,但不须换物字作理字,只还他一物字便是。” 后有人问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 曰:“《中庸》曰:‘不诚无物’,程子曰:‘物来顺应’,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一》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八

形式:

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八》

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一

形式: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一》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

形式: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五

形式:

又问:“陆子之学何如?” 先生曰:“濂溪、明道之后,还是象山,只是粗些。” 九川曰:“看他论学,篇篇说出骨髓,句句似针膏肓,却不见他粗。” 先生曰:“然他心上用过功夫,与揣摹依仿、求之文义自不同,但细看有粗处。用功久,当见之。”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五》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