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傅平章魏公咸淳庚午冬大雪遗安抚潜侍郎的拼音版

  • tài
    píng
    zhāng
    wèi
    gōng
    xián
    chún
    gēng
    dōng
    xuě
    ān
    qián
    shì
    láng
  • yuè
  • tiān
    huā
    liù
    chū
    ruì
    lín
    gōng
    míng
    tōng
    zào
    huà
    xīn
  • nóng
    wàng
    fēng
    nián
    zhī
    zhào
    zhèn
    hán
    shēng
    zǒng
    huái
    怀
    rèn
  • wéi
    kuā
    guī
    wēi
    shù
    fēi
    fēi
    yǒng
    jīn
  • qíng
    zhòng
    lǎo
    zhī
    zhǎng
    zhǔ
    zhāng
    yáng
    lèi
    qún
    yīn
卢钺介绍和卢钺诗词大全

卢钺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调建昌军学教授(《宋史翼》卷一七)。景定五年(一二六四)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
复制作者 卢钺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三

形式:

“杨慈湖不为无见,又着在无声无臭上见了。”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三》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五

形式: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众;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 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 诸友请问。 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五》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

形式:

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主宰一正,则发窍于目,自无非礼之视;发窍于耳,自无非礼之听;发窍于口与四肢,自无非礼之言、动,此便是修身在正其心。然至善者,心之本体也,心之本体那有不善?如今要正心,本体上何处用得功?必就心之发动处才可着力也。心之发动不能无不善,故须就此处着力,便是在诚意。如一念发在好善上,便实实落落去好善;一念发在恶恶上,便实实落落去恶恶。意之所发,既无不诚,则其本体如何有不正的?故欲正其心在诚意。工夫到诚意,始有着落处。然诚意之本,又在于致知也。所谓‘人虽不知而已所独知者’,此正是吾心良知处。然知得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做去;知得不善,却不依这个良知便不去做,则这个良知便遮蔽了,是不能致知也。吾心良知既不得扩充到底,则善虽知好,不能着实好了,恶虽知恶,不能着实恶了,如何得意诚?故致知者,意诚之本也。然亦不是悬空的致知,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去恶固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为善则不善正了,亦是格不正以归于正也。如此,则吾心良知无私欲蔽了,得以致其极,而意之所发,好善去恶,无有不诚矣。诚意工夫实下手处在格物也,若如此格物,人人便做得,人皆可以为尧、舜,正在此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七

形式: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七》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八

形式:

以方问曰:“先生之说‘格物’,凡《中庸》之‘慎独’及‘集义’‘博约’等说,皆为‘格物’之事。” 先生曰:“非也。格物即慎独,即戒惧。至于‘集义’‘博约’,工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数件都做‘格物’底事。”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八》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