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题庸斋

中庸今古几人通,这个机关自不同。 笑杀西天青眼汉,强分南北与西东。
收藏 耶律铸《题庸斋》
复制 耶律铸《题庸斋》
类型:

论语三省章

专心于内最为难,又主其三得大端。 曾识中庸并孟子,正如江水发岷山。
收藏 陈普《论语三省章》
复制 陈普《论语三省章》
类型:

居高明

每愁仲夏多溽暑,更逢今岁少南风。 身无台榭可独处,眼到山川便不同。 直从月令高明处,参透中庸问学功。 虚静若能超物外,炎凉何必介胸中。
收藏 陆文圭《居高明》
复制 陆文圭《居高明》
类型:

偶作 其三

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 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 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 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收藏 辛弃疾《偶作 其三》
复制 辛弃疾《偶作 其三》
类型:

训蒙绝句 中庸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 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
收藏 朱熹《训蒙绝句 中庸》
复制 朱熹《训蒙绝句 中庸》
类型:

江上别柳中庸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收藏 李端《江上别柳中庸》
复制 李端《江上别柳中庸》
类型:

送文太仆还滁州治

天子聪明古帝王,百年日月要重光。 文山老子忧思远,独上中庸第一章。
收藏 邹智《送文太仆还滁州治》
复制 邹智《送文太仆还滁州治》
类型:

中庸第三十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收藏 戴圣《中庸第三十一》
复制 戴圣《中庸第三十一》
类型:

中庸

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 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 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收藏 李公明《中庸》
复制 李公明《中庸》
类型:

题大和堂

天人一理费形容,须向三关透后通。 一气坱然穹壤塞,四时顺布古今同。 絪缊总是吾心妙,保合应须日用功。 琴到无弦何所道,始知君子只中庸。
收藏 吴与弼《题大和堂》
复制 吴与弼《题大和堂》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