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正月廿一日雪及半尺

晚讶争鸣白项鸦,梅风随夜冷窗纱。
忽惊寒透多年被,不儗潜飞六出花。
历乱已应藏月桂,模糊无处认山茶。
朝来多怪寻芳客,都向东风卖酒家。
曹勋介绍和曹勋诗词大全

诗人:曹勋

宋颍昌阳翟人,字公显,一作功显,号松隐。曹组子。以父恩补承信郎。徽宗宣和五年赐进士甲科。钦宗靖康初为閤门宣赞舍人,从徽宗北迁,过河十余日,帝出御衣书领中,命勋间行诣康王。高宗建炎初至南京,进御衣书,请......
复制作者 曹勋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木部 · 琥珀

形式:

释名 江珠。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镇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五分,一起熬捣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颜色。此方名“琥珀散”。 症瘕气块,产后血晕。治方同上 初生婴称惊阐。用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共研为末,以猪乳调二、三分涂入口中。又方:用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共研为末,以麦门冬汤调二、三分送服。 小便淋沥。用琥珀末二钱、麝香少许,开水或萱草煎汤送服。年老和体虚的人,可用人参汤送服。亦可加蜜调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汤送下。 不便尿血。用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送下。 坠跌旅伴血。刮取琥青天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黄亦可。一天服四、五次。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木部 · 琥珀》

本草纲目 · 虫部 · 原蚕

形式:

释名 晚蚕、魏蚕、夏蚕、热蚕。 气味 原蚕沙:甘、辛、温、无毒。 雄原蚕蛾:咸、温、有小毒。 主治 雄原蚕蛾: 阳萎。用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如觉药力过猛。服菖蒲酒可以抑制。 遗精白浊。用晚蚕蛾焙干,去翅足,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送下。引丸易腐湿。应常以火烘。 血淋疼痛。用晚蚕蛾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 止血生肌(治刀斧伤)。晚蚕蛾炒为末,敷涂伤处。原蚕沙:(按蚕的粪便) 半身不遂。用蚕沙两袋,蒸熟,交替熨患处,同时以羊肚,粳米煮粥吃,并吃蚕沙一枚。 消渴饮水。用晚蚕沙焙干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 妇女血崩。用蚕沙为末,酒送服三钱。 月经久闭。用蚕沙四两,在砂锅内炒成半黄色,加酒一壶煮沸,澄去沙。每温服一碗即通。 跌打损伤。用蚕沙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共研为还想,调醋敷涂,以布条包好。换药三、四次即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虫部 · 原蚕》

本草纲目 · 虫部 · 地胆

形式:

释名 芫青、青虹。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宣拔瘰疬,治疝积疼痛,余功同斑蝥。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虫部 · 地胆》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蜚蠊

形式:

释名 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附方 蜚蠊今通称蟑螂,苏州民间用以治小儿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腹胀泄泻等症。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虫部 · 蜚蠊》

本草纲目 · 虫部 · 蛤蟆

形式:

释名 惊蟆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风热邪病。用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极效。 瘰疬溃烂,用黑色蛤蟆一个,去肠,火焙,研为末,调油敷涂。 头上软疖。用蛤蟆剥皮贴患处,收毒即愈。 蝮蛇螫伤。用生蛤蟆一个,捣烂敷伤处。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虫部 · 蛤蟆》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