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调

悼亡八首 其六

常将家计一身支,甘苦谁人得尽知。 慈母羹汤调隔日,儿曹衣履制随时。 输官不待催租吏,扫室先延课读师。 可惜了无情绪在,谱他遗事入哀辞。
收藏 洪亮吉《悼亡八首 其六》
复制 洪亮吉《悼亡八首 其六》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酸枣

释名 山枣。 气味 (酸枣)酸、平、无毒。 主治 胆风沉星(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用酸枣仁一两(生用)、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取二钱,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温服。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又方:再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调炬蜜做成丸子服下。 振悸不收藏。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称“酸枣仁汤”。 虚烦不眠。用酸枣仁二升,母、干姜、茯苓、芎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先以水一斗煮枣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最后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枣仁汤”。 骨蒸不眠。用酸枣仁一两,加水二碗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后,再下地黄汁一合,煮匀吃下。 盗汗,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酸枣》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酸枣》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豆蔻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因豆蔻一名草果)。 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附方 豆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湿、开郁、化食。是治疟的要药之一。但如吃得过多,则不免助长脾热。伤肺、损目。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豆蔻》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豆蔻》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琥珀

释名 江珠。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镇心明目,止血生肌。用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五分,一起熬捣为散。每服二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有特颜色。此方名“琥珀散”。 症瘕气块,产后血晕。治方同上 初生婴称惊阐。用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共研为末,以猪乳调二、三分涂入口中。又方:用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共研为末,以麦门冬汤调二、三分送服。 小便淋沥。用琥珀末二钱、麝香少许,开水或萱草煎汤送服。年老和体虚的人,可用人参汤送服。亦可加蜜调末做成丸子。用赤茯苓汤送下。 不便尿血。用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送下。 坠跌旅伴血。刮取琥青天屑。用酒送服一匙,或加蒲黄亦可。一天服四、五次。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琥珀》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琥珀》
类型:

本草纲目 · 果部 · 橡实

释名 橡斗、皂斗、栎、柞子、茅、栩。 气味 实:苦、微温、无毒。 斗壳:涩、温、无毒。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实: 下痢。用橡实二两、楮叶(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乌梅汤调下。 血痢。治方同上,加缩砂仁半两。 下痢脱肛。用橡斗了烧存性,研为末,调猪油敷涂。 石痈(痈如石,不作脓)。用橡子一枚,在青石上磨醋,取滇涂痈,药干即换。十多次后痈渐消。 斗壳:为散及煮汁服,止肠风,崩中带下、冷热泻痢。 木皮、根皮:止水痢,消瘰沥。煎水洗,治恶疮肿痛。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橡实》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橡实》
类型:

本草纲目 · 果部 · 槟榔

释名 宾门、仁频、洗瘴丹。 气味 苦、辛、温、涩、无毒。 主治 痰涎为害。用槟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口吐酸水。用槟榔四两、桔皮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生蜜汤调下。 伤寒胸闷。用槟榔、枳实,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黄连煎汤送下。 心气痛。用槟榔、高良姜各一钱半,陈米百粒,水煎服。 腰痛。用槟榔为末,酒送服一钱。 脚气。用槟榔十二枚,研为末,分二次服,以姜汁温酒调下。 大小便秘。用槟榔为末,蜜汤调服二钱。或以童便、葱白同煎服亦可。 小便洒痛。有用面煨槟榔、赤芍药各半两为还想,每取三钱,以灯心水煎好,空心服下。一天服二次。 肠寄生虫。用槟榔十多枚,研为末,先以水二升半煮槟榔皮至一升,调末一匙,空心服。经过去一天,有虫排出,如未排尽,可再次服药。又方:槟榔半两,炮过,研为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 口吻生疮。用槟榔烧过。研末,加轻粉敷搽。 耳出脓。用槟榔末吹耳内。 附方 槟榔的主要功用是杀虫、消积、行水,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可治疟疾。近年亦用本品治血吸虫病。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槟榔》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槟榔》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药子

释名 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项瘿。用黄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忌一切毒物,并须戒怒。 咯血、吐血。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又方:用黄药子、汉防已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天泡水疮。用黄药子研末涂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药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药子》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水蛭

释名 至掌。大者名马蜞、马蛭、马蟥、马鳖。 气味 咸、苦、平、有毒。 主治 产后血晕(血结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用水蛭(炒)、虫(去翅足,炒)、没药、麝香各一钱,共研为末,以四物汤调下。敌国下痛止拍,仍须服四物汤。 跌打损伤(辨血凝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通)。用红蛭(石灰烽黄)半两,大黄、牵牛头末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当排出恶血,以尽为度。此方名“夺命散”。 坠跌内伤。用水蛭、麝香各一两,锉碎,烧出烟,研为末。酒磅服一钱,当有积血排下。 红白毒肿。用水蛭十余枚令咂病处,取皮皱肉白为效。冬月朊蛭,地中掘取,养暖水中,令活动。先将患者痛处的皮肤擦净,然后用竹筒装水蛭合上,不久,水蛭吸满人血自脱,如须多吸,另换新蛭。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水蛭》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水蛭》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附方 李明珍说:漏卢下浮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古方治痈疽发背,首推漏卢汤。安常治痈疽及预防流行的痘疹热,用漏卢叶。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类型:

本草纲目 · 禽部 · 鹰

释名 角鹰。 气味 (屎白)微寒、有小毒。 主治 奶癖(小儿膈下的硬块)用黄鹰炒一钱、密陀僧一两、硫磺一分、丁香二十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服半钱,用乳汁或白面汤调下。待排出青黑物后,好换服补药。以醋石榴皮(炙黑)半两、一分、木香一分、麝香半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薄酒调下。连进二服。 面。用鹰屎白二分、胡粉一分,调蜜敷涂。 食鲠。用鹰屎烧成灰,水送服一匙。 消灭瘢痕。用鹰屎二两、僵蚕一两半,共研为末,调蜜敷涂。又方:用鹰屎、白附子各一两,共研为末,调醋敷含沙射影。一天三、五次,痕灭为止。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禽部 · 鹰》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禽部 · 鹰》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