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足

谢林德久正字惠诗次韵

老我甘投闲,晏然十三秋。 兹来何所似,反衣狐白裘。 京尘素为缁,梦寐思首丘。 低徊未成去,黾勉终自羞。 久闻歌楚骚,欲见知无由。 诗文惠盈轴,一诵消百忧。 便当细论文,夜雨同春刍。 平生万事了,此去复何求。 尚贪未见书,痛洗千斛愁。 得此不翅足,携归老先畴。
收藏 楼钥《谢林德久正字惠诗次韵》
复制 楼钥《谢林德久正字惠诗次韵》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蝼蛄

释名 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领先,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三天后,照这种方法服虫的右侧七片。 鼻消水(头面乳肿较重)。用蝼蛄一个。轻粉二分半,共研为末,每次取少计,入鼻中,以黄水出尽为效。 石淋用痛。用蝼蛄七个、盐二两,在新瓦上焙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大小便不通。用蝼蛄、蜣螂各七个,男取虫头,女取虫身,瓦上焙焦,研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极效。 胞衣不下。用归蝼蛄一个,水煎开二十次,灌入即下。 牙齿疼痛。用蝼蛄一个,裹旧糟中,湿纸包好煨焦,去糟,研末敷患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蝼蛄》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蝼蛄》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原蚕

释名 晚蚕、魏蚕、夏蚕、热蚕。 气味 原蚕沙:甘、辛、温、无毒。 雄原蚕蛾:咸、温、有小毒。 主治 雄原蚕蛾: 阳萎。用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如觉药力过猛。服菖蒲酒可以抑制。 遗精白浊。用晚蚕蛾焙干,去翅足,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送下。引丸易腐湿。应常以火烘。 血淋疼痛。用晚蚕蛾研为末,热酒送服二钱。 止血生肌(治刀斧伤)。晚蚕蛾炒为末,敷涂伤处。原蚕沙:(按蚕的粪便) 半身不遂。用蚕沙两袋,蒸熟,交替熨患处,同时以羊肚,粳米煮粥吃,并吃蚕沙一枚。 消渴饮水。用晚蚕沙焙干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 妇女血崩。用蚕沙为末,酒送服三钱。 月经久闭。用蚕沙四两,在砂锅内炒成半黄色,加酒一壶煮沸,澄去沙。每温服一碗即通。 跌打损伤。用蚕沙四两(炒黄)、绿豆粉四两(炒黄)、枯矾二两四钱,共研为还想,调醋敷涂,以布条包好。换药三、四次即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原蚕》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原蚕》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水蛭

释名 至掌。大者名马蜞、马蛭、马蟥、马鳖。 气味 咸、苦、平、有毒。 主治 产后血晕(血结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用水蛭(炒)、虫(去翅足,炒)、没药、麝香各一钱,共研为末,以四物汤调下。敌国下痛止拍,仍须服四物汤。 跌打损伤(辨血凝滞,心腹胀痛,大小便不通)。用红蛭(石灰烽黄)半两,大黄、牵牛头末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当排出恶血,以尽为度。此方名“夺命散”。 坠跌内伤。用水蛭、麝香各一两,锉碎,烧出烟,研为末。酒磅服一钱,当有积血排下。 红白毒肿。用水蛭十余枚令咂病处,取皮皱肉白为效。冬月朊蛭,地中掘取,养暖水中,令活动。先将患者痛处的皮肤擦净,然后用竹筒装水蛭合上,不久,水蛭吸满人血自脱,如须多吸,另换新蛭。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水蛭》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水蛭》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蚱蝉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百日发惊。用蚱蝉(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头负疼痛。用蚱蝉二入,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风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蚱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蚱蝉》
类型:

花边小勺

我花今日开,我酒今日熟。 我今适无事,可以歌我曲。 花意向我红,酒意向我绿。 重此花酒意,一醉不翅足。 富贵如飞埃,岁月如转毂。 醉舞君勿嗤,一笑未易卜。
收藏 周密《花边小勺》
复制 周密《花边小勺》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斑蝥

释名 斑猫、蝥虫、龙蚝、斑蚝。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瘰疬不消。用斑蝥一个,去翅足,以粟一升,去粟,加薄荷四两,共研为末,。以乌鸡蛋调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空心服,用茶送下三丸;加至五丸后,每日减服一丸;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以消为度。又方:用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空腹时节浆水或蜜水一碗送服。病重者服至七枚可愈。 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用斑蝥研为末,加蒜捣如膏药,调水贴患处。不久脓出,即去药。 疔肿拔根。用斑蝥一枚捻破,在疮上划成米字形开口后,即将斑蝥封住,不久出根。 积年癣疮。用斑蝥半两,微炒为末,调蜜敷涂。又方;用斑蝥七个,醋浸,露一夜,搽患处。 疣痔黑子。用斑取得三个、砒霜少许、糯米五钱,同炒黄,去米,加蒜一个,捣烂点疣诗上。 妊娠胎死。用斑蝥一枚,烧过,研为末,水送服,即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斑蝥》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斑蝥》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