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注释
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璞:含玉的石头。
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相: 鉴别,鉴定
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鉴别。
诳:读kuáng。欺骗。
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薨:读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泣:这里指眼泪。
奚:为什么。
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奉:读pěng,同“捧”。
夫:读fú,语气词。
故:原因。
所以:…的原因。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石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非介绍和韩非诗词大全

诗人:韩非

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
复制作者 韩非
猜您喜欢

拾地耳

形式:

野老贫无分外求,每将地耳作珍羞。 山晴老仆还堪拾,客到明朝更可留。 人世百年闲自乐,山斋一饭饱还休。 曲肱偶得同疏食,不是乾坤又孔丘。

复制 庄昶 《拾地耳》

灵岩山逢大虚僧

形式:

云水秋江与别踪,三年不见意何穷。 谁知小榻青灯里,又是寒岩白发中。 坐久可忘今夜月,梦回谁唤此堂钟。 相逢更有梅花约,留取他年一笑同。

复制 庄昶 《灵岩山逢大虚僧》

送东川雪潭至真州有作

形式:

白头挥汗未能乾,五月真州在马鞍。 盛暑为谁曾远出,病躯今日可容难。 江山几处真风月,今古何人此肺肝。 明日短筇谁傍我,祇应清梦绕渔竿。

复制 庄昶 《送东川雪潭至真州有作》
类型:

和光岳

形式:

草庭凉露未眠时,歌尽刘因一卷诗。 何处客同玄酒坐,三更月在碧梧枝。 花兼醉影闲相舞,蛙有天机自不知。 欲把朱弦弹一曲,白云随处有钟期。

复制 庄昶 《和光岳》

鸢飞鱼跃亭晚坐和光岳

形式:

领略无弦太古风,孤亭小坐意何穷。 自知鱼跃鸢飞妙,都在云闲水淡中。 玄默不言天本静,清光无我月能公。 细看太极当年说,老子而今意偶同。

复制 庄昶 《鸢飞鱼跃亭晚坐和光岳》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