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秦隐君丽句亭的拼音版

  • qín
    yǐn
    jūn
    tíng
  • dài
    shū
    lún
  • běi
    rén
    guī
    jǐn
    yóu
    zhù
    xiāo
    shān
  • céng
    chū
    shī
    míng
    mǎn
    shì
    jiān
戴叔伦介绍和戴叔伦诗词大全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
复制作者 戴叔伦
猜您喜欢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十 第二十章明菩提微妙

形式:

君不见无上菩提最为近,四大五阴皆深奥。 其实清净妙难知,不悟此心真卒暴。 和合性中无有实,是故称为诸法要。 于中无妄亦无真,只用无为作微妙。 寻其体寂不应言,假为众生立名号。 若知名号即非名,解了众生知佛教。 觉知无因之正因,当得无因无果报。 善达贪爱得无生,无名去来无动摇。 不见圣果异凡情,分别圣凡还复倒。 若人无愿亦无修,必定当为世间导。 行路难,路难非秽亦非净。 是非双泯复还存,泯存叵测见真性。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十 第二十章明菩提微妙》

尔时大士语诸弟子昼夜思维观察自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止息攀缘人法相寂是为解脱乃作五章词曰 其五

形式:

五更初,稽首礼如如。 归依无新故,不实亦不虚。

复制 傅翕 《尔时大士语诸弟子昼夜思维观察自心生而不生灭而不灭止息攀缘人法相寂是为解脱乃作五章词曰 其五》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四 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

形式:

君不见诸佛圣人心无碍,为通道化说三无。 虽说三无实无说,心为万境所由居。 正使颠倒造五逆,随情所作并归如。 抱朴澄神念无念,亦不分别灭无馀。 所以安心不择处,了知真俗体非殊。 息虑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 不依六尘心摇动,真如无作顺空虚。 无去无来常不住,心神竭尽亦非无。 不坏于身随一相,不断贪淫而不居。 若谓无差还自缚,言其体异转伤躯。 犹如梦幻无真实,本来非有若为除。 行路难,路难顿尔难料理。 凡夫妄见有差殊,真实凝心无彼此。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四 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形式:

君不见真照分明性无照,通鉴坦荡复无平。 安住无明知明照,了达明照之无明。 一心永断于诸行,始复勤行于不行。 一心非心亦非一,无一无心行不生。 识心即是无生法,非离生法有无生。 若知诸缘性无起,随心颠倒任纵横。 解了空心无隔碍,世间言论不庸争。 若复苦欲争言论,方为贪痴之所盲。 是故经言乐知见,五阴尘劳随复生。 若能专心复本际,自得正道坦然平。 性正心平无有正,假设平正引群生。 行路难,路难常居五阴山。 涅盘虚玄不为寂,虽有生死独清闲。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六 第六章明心性无染

形式: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 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徵心于无心。 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 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 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 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 馀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 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沈。 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 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 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六 第六章明心性无染》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