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五十五的拼音版

  • sòng
    bǎi
    shí
    èr
    shǒu
    shí
  • shì
    guǎng
    广
    wén
  • qiān
    shèng
    tóu
    biān
    xīng
    dòu
    huàn
  • miàn
    jué
    zhē
    lán
    qǐng
    kàn
释广闻介绍和释广闻诗词大全

释广闻

释广闻,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
复制作者 释广闻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升麻

形式:

释名 亦名周麻。 气味 甘、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升麻》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豆蔻

形式:

释名 多骨。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 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小儿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共研为末,常抹入小儿口中。 反胃。用白豆蔻、缩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为一升(黄土炒焦,去土),共研为末,加姜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汤送下。此方名“太仓丸”。 附方 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豆蔻》

本草纲目 · 草部 · 荜茇

形式:

释名 荜拨。 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冷痰恶心。用荜茏一两研细,每服半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暴泄身冷(自汗,想呕吐,小便清,脉微弱)。用荜茏、内桂各二钱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钱半,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连脐痛)。用荜茏半两、厚朴(姜汁浸、炙)一两,共研业要,加热鲫鱼肉,捣和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瘴气成块,在腹不散。用荜茏一两、大内一两,生用,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以炼蜜和丸,和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酒送下。 妇女血气痛(月经不调,下血无定时)。用荜茏(盐炒)、蒲黄(炒)。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二神丸”。 偏头风。令病人口含温水,在头痛的一侧。用鼻孔吸入少许荜茏末,有效。 风虫牙痛。用荜茏末擦牙,煎苍耳汤漱口,去涎。又方:荜茏、胡椒,等分为末,化蜡调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时取一丸,塞孔中。 附方 荜茏气热,味辛,入手足阳明经(即胃、大肠经),功能温中散寒。荜茏又是治“头痛、鼻渊、牙痛要药”(李时珍)。但它能动脾肺之火。多用能令人目昏,尢不宜用作食料。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荜茇》

本草纲目 · 草部 · 荆三棱

形式:

释名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 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 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 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附方 荆三棱能破气散结,和莪茂一样,是治气胀、破积气、治症瘕(积聚结块)的名药。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荆三棱》

本草纲目 · 草部 · 延胡索

形式:

释名 本名玄胡索。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腰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延胡索》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