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甘草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豆蔻

释名 多骨。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 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小儿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共研为末,常抹入小儿口中。 反胃。用白豆蔻、缩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为一升(黄土炒焦,去土),共研为末,加姜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汤送下。此方名“太仓丸”。 附方 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豆蔻》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豆蔻》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决明

释名 马蹄决明。 气味 (子)咸、平、无毒。 主治 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鼻血不止。用决明子三工业区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三工业区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决明》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决明》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芷

释名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一切风邪。治法同上。 伤风流涕。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每服二钱,茶送下。 偏正头风。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 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风热牙痛。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眼病。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还睛丸”。 口齿气臭。用白芷七钱,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附方 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芷》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芷》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