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膏

本草纲目 · 木部 · 楮

释名 构、构桑。 气味 楮实:甘、寒、无毒。 楮叶:甘、凉、无毒。 树白皮:甘、平、无毒。 皮间白汁:甘、平、无毒。 主治 楮实: 水气蛊胀。用楮实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另以茯苓三两、白丁香一两半,共研为末,将膏和末调成丸子,如梧子大。从少到多,服到小便清利,腹胀减轻为度,后服“治中汤”续治。忌食甘苦峻补药物及发物,此主名“楮实子丸”。 肝热生翳。有楮实子研细,饭后以蜜汤送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喉痹、喉风。肛楮实阴干,每取一个研为末,水送服。病重者可服二个。 石疽(长在身上、脸上,状如疖子而皮厚)。用楮实捣烂敷涂。 刀伤出血。治方同上。 目昏难视。用楮实、荆芥穗各五百枚,共研为还想,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楮叶: 老少瘴痢,日夜是余次。用干楮叶三两,熬捣为末。每服一匙,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另取羊肉裹药末塞肛门内,痢出即止。 脱肛,用楮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同时将药末敷在脱肠上。 小便白小说。用楮叶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 全身水肿。用楮枝趺熬叶成膏,每服一匙,空心服。一天服三次。 虚肥面肿(刖脚不肿)。用楮叶八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用汁煮米粥常食勿绝。 中风不语。用楮枝叶锉细,酒煮汁出。随时饮服适量。 吐血、鼻血。用楮叶捣汁一、二程式,随时温饮适量。 目翳。用春还想楮叶,晒干,研为末,加麝香少许。每取黍米大一团点眼内,翳自脱落。 疝气。用楮叶、雄黄,等分为还想,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送下 癣疮湿痒。用楮叶捣烂敷涂。 痔瘘肿痛。用楮叶半斤捣烂封涂。 蛇咬伤。用楮叶、麻叶一起捣烂,取汁渍伤处。 树白皮: 肠风下血。用秋季楮皮阴干为末,酒送服三钱,或加入麝香少许。一天服二次。 血痢、血崩。用楮树皮、荆芥,等分为末,冷醋调服一钱,血崩,煎服。 浮肿。用楮白皮、猪苓、木通各二钱,桑白皮三钱,陈皮、橘皮各一钱,生姜三片,加水三钟煎服。一天服一剂。 膀胱石水(四肢瘦削,小腹胀满)。用楮根白皮、桑根白皮各三程式,白术四两。黑大豆五程式,加水一斗,煮成四程式,再加清酒二升,煮成三升。每服一匙,一天两次。 目中翳膜。用楮白皮晒干,烧灰。研为末。每点少许。一天点三、五次。 皮间白汁:顽癣、蜂蝎蛇虫咬伤、病后胀满。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楮》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楮》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乌头

释名 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 (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毒。(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 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 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驻京: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毒即破。 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黄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吃一点枣子坟往。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疔毒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乌头》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乌头》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地榆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小儿疳痢。用地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 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附方 地榆的主要功能是凉血、止血、泻火、收敛,因而是伤科和妇科的要药。但其性偏寒。凡虚寒的人及泻白痢者,不宜用本品。天热时,地榆叶泡茶,有解暑的作用。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地榆》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地榆》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荆三棱

释名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痃癖(胁下坚块如石)。用荆三棱(炮)一两、川大黄一两,共研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汤送下。 小儿气癖。用三棱煮汁给授乳的母亲吃,也把少量给小儿吃。小儿新生百日及十岁以下,无论热痃癖等,服此药都有效。 反胃恶心,药食不下。用荆三棱(炮)一两、生丁香三分,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开水送下。 乳汁不下。用荆三棱三个,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为度。 浑身燎泡(状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荆三棱、蓬莪茂各五两,共研为末。分三次服,酒调下。连续服完。 附方 荆三棱能破气散结,和莪茂一样,是治气胀、破积气、治症瘕(积聚结块)的名药。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荆三棱》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荆三棱》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金樱子

释名 刺梨子、山石榴、山鸡头子。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活血强身。霜后摘取金樱子果实,捣去刺,劈去核,以水淘洗后,再捣烂,放入大锅水中熬煎。用得绝火。煎至水减半时,过滤,继续熬煎成膏。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碗调下。 补血益精。用金樱子(去刺及子,焙过)四两、缩砂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久痢不止。用罂粟壳(醋炒)、金樱子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在。每服五至七丸,陈皮煎汤化下。 痈肿。用金樱子嫩叶捣极烂,加盐少许涂肿处,留出疮头透气。 刀伤出血。夏季采金樱子叶,同桑叶、叶等分,阴干,研为末,敷伤处,血止口合。此方名“军中一捻金”。 驱寸白虫(按:即绦虫)。用金樱子根二两,锉细,加糯米三十粒,注入水二升煎至五合,空心服,不久虫即泻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金樱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金樱子》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蝎

释名 主簿虫、杜白、虿尾虫。 气味 甘、辛、平、有毒。 主治 小儿脐风(初生儿断脐后伤风湿,唇青、口撮、出白沫,不吸乳)。用全蝎二十一个,酒炙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三分,用金银煎汤调下。 慢脾惊风(小儿久病或吐泻后生惊,转成慢脾)。用蝎梢一两,研为末,酒调匀,填入一枚挖空的石榴中,盖好,放文武火粘搅熬成膏。取出放冷,每服二、三分,金银薄荷汤调下。又方;用全蝎、白术、麻黄(去节),等分末。二岁以下小儿,每服二、三分;三岁以上小儿,每服半钱,薄荷汤送下。 天钓惊风,翻眼向上。用干蝎全者一个(瓦炒),好朱砂约三粒绿豆大。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另以朱砂少许,同酒化服一丸,立愈。 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用全蝎七个、瓦炒,加麝香三分,研匀。空心时,以酒三碗调服。如不见效,可再次服药。 肾气冷痛(肾脏虚冷,气攻脐腹,两办疼痛)。用干蝎七钱半,焙为末,以酒及童便各厂长中,煎如稠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小肠疝气。和小全蝎焙为末,每发时服一钱,加麝香一、二分,温酒调服。过一会,再服一次,极效。 肾虚耳聋。用小蝎四十九个、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同炒至姜干,研为末,温酒送服。至一、二更时,再服一次,醉不妨。次日耳中如闻笙簧声,即为有效。 脓耳疼痛。用蝎梢七枚,去毒,焙干,加麝香半钱,研为末,挑少许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为度。 偏正头风。用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六条、土狗三个、五倍子五钱,共研为末,酒调匀,摊贴太阳穴上。 风牙疼痛。用全蝎三个、蜂房二钱,炒,研细,擦痛处。 肠风下血。用干蝎(炒)、白矾(烧)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诸痔发痒。用全蝎不拘多少,烧烟熏痒处,即效。 诸疮毒肿,用全蝎七枚、栀子七个,以麻油煎黑,去渣,加黄蜡化成膏敷涂患处。 附方 蝎乃治风的要药,但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蝎》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蝎》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附方 李明珍说:漏卢下浮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古方治痈疽发背,首推漏卢汤。安常治痈疽及预防流行的痘疹热,用漏卢叶。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卢》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黄

释名 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 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泡入麻沸汤中。过一会,绞渣取汁,分二次温服。此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病廉说胡话。用大黄五两,锉细,炒到微红,加水煎成膏子,每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伤寒发黄。 腰脚风痛。用大黄二两,切成不块,加少许酥油炒士,不能炒焦。捣烂筛过。每服二钱,空心服,煮开过多次的姜汤送下。泻出冷脓恶物,痛即止。 风热积壅。用大黄四两、牵牛子(半炒)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开水送下。如要微泻,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主栅,但不用炼蜜而用皂荚熬膏代替,称为坠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 痰为面病(但水泻及胎前产后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黄(酒浸,蒸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青礞石(二两)和焰硝(二两)一起封固、煅红、研细的药末二两,以水和各药成丸,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温水送下后,好静卧勿动,让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药,此方名“滚痰丸”。 腹中痞块。用大黄十两,研为末,加醋三升、蜜两匙,和匀,煎成丸了,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姜汤关定。能吐泻即验。又方:陈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极热,等稍冷后,加大黄末(炒热)一两、桂心末(略炒)半两,以醋调成膏,摊在布上贴患处。又方:大黄二两、朴硝一两,共研为末,以大蒜同捣成膏贴患处。加放阿魏一两,更好。 脾癖疳积。用大黄末三两,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再加硫磺一两(以形如琥珀者为好)、宫粉一两,一起研匀。十岁以下小孩,每服半钱,大人每服一钱半,米汤送下。忌生冷鱼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 小儿诸热。用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在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汤送下。亦可加黄连,称为“三黄丸”。 骨蒸积热,渐渐黄瘦。用大黄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渣服汁,分二次服。 赤白浊淋。用大黄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顶的鸡蛋中,搅匀,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见效。 大便秘结。用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和匀,每服三钱。用厥次序心烦现象者,酒送下,无此现象者,蜜汤送下。 热痢,里急后重。用大黄一两,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 伤寒并热霍乱(涎流吐逆,不能言语,牙齿动摇,喘气闷绝)。用大黄、人参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热服即安。 食后即吐。用大黄一两、甘草二钱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温服。 产后血块。用大黄末一两,加头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温醋化下。 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头眼昏眩。用酒炒在黄,研为末,清茶送服二钱。 风热牙痛。用大内烧存性,研为末,早晚擦牙。 口腔糜烂。用大黄、枯矾,等分为末,擦牙,吐涎。 鼻内生疮。用生大黄、杏仁捣匀,加猪油调涂。又方:用生大黄、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加重油调涂。 损伤瘀血(从高处跌下或木石压伤,痛不可忍)。用大黄(酒蒸)一两、杏仁(去皮)三、七粒,共研细,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鸡鸣时服。至晚间有瘀血排下为验。 冻疮。用水调大黄末涂搽。 汤火伤。用大黄生研,调蜜涂搽,不惟止痛,而且灭瘢。 蠼螋咬疮。用大黄研末敷上。 肿毒初起。用大黄、五倍子、黄蘖,等分为末,新汲水调匀涂患处。每天四至五次。 痈肿热痛。用大黄研末,加醋调匀涂患处。药干即换。 乳痈。用大黄、粉草各一两,共研为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服。次日有恶物排出。此方名“金黄散”。 大风癞疮。用大黄(煨)一两、皂荚两刺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排出恶物如鱼脑状或乱发状,再雄黄花蛇药(“通天再造散”) 附方 大黄常用为解燥结、除实痰的要药,脉洪而实者用之,有速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黄》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黄》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雌黄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心痛吐水,不下饮食。用雌黄二两、醋二斤,慢火煎成膏,加干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姜汤送下。 癫抽筋。用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温水送下。 小便不禁。用雌黄一两半,研细。加干姜半两、盐四钱,同炒成黄色,合研为末。再加水和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癞疮。用雌黄粉加醋和鸡蛋黄调匀,搽疮上。 牛皮顽癣。用雌黄粉加水银粉,调猪油搽患处。 附方 雄黄和雌黄,都是硫和砷的化合物。两者的药效大致相同:温中、搜肝、杀虫、解毒、祛邪。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雌黄》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雌黄》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蛇含

释名 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身面恶癣。用蛇含草加生矾研敷。 蜈蚣、蝎伤用蛇含划揉碎敷伤处。 痈肿瘀血、产后积血等。作蛇含、大黄、附子、芍药、大戟、细辛、独活,黄芩、当归,莽草、蜀椒各一两,薤白十四枚,共研为末,在夺酒中泡一夜,加猪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时每服一弹丸大的经量,温酒送下。一天服两次。病在体外,则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蛇含》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蛇含》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