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述梦的拼音版

  • hòu
    shù
    mèng
  • shěn
    yǐn
  • táo
    huā
    hái
    hǎi
    táng
    róu
    jiāo
    xiǎo
    duān
    yīng
    chóu
  • tīng
    xiǎo
    chuāng
    yīng
    huàn
    rén
    kāi
    màn
    shū
    tóu
沈尹默介绍和沈尹默诗词大全

沈尹默

...
复制作者 沈尹默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八

形式:

曰仁云:“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四十八》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一

形式: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向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一》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二

形式:

澄问:“喜怒哀乐之中、和,其全体常人固不能有。如一件小事当喜怒者,平时无有喜怒之心,至其临时,亦能中节,亦可谓之中、和乎?” 先生曰:“在一时之事,固亦可谓之中、和,然未可谓之大本、达道。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岂可谓无?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终是暂明暂灭,非其全体大用矣。无所不中,然后谓之大本;无所不和,然后谓之达道。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曰:“澄于中字之义尚未明。” 曰:“此须自心体认出来,非言语所能喻。中只是天理。” 曰:“何者为天理?” 曰:“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曰:“天理何以谓之中?” 曰:“无所偏倚。” 曰:“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 曰:“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曰:“偏倚是有所染着,如着在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上,方见得偏倚;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着,何以便知其有所偏倚?” 曰:“虽未相着,然平日好色、好利、好名之心,原未尝无。既未尝无,即谓之有。既谓之有,则亦不可谓无偏倚。譬之病疟之人,虽有时不发,而病根原不曾除,则亦不得谓之无病之人矣。须是平日好色、好利、好名等项,一应私心扫除荡涤,无复纤毫留滞,而此心全体廓然,纯是天理,方可谓之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方是天下之大本。”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二》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五

形式:

“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与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十五》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七十一

形式:

问格物。 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七十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