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北边塞,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此诗题一作《塞上闻笛》,又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是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高适曾多次到过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着较深的体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注释

塞上:指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边塞。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还:牧马归来。一说指敌人被击退。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因「牧马还」而有此笛声,摹写得妙。 《唐诗训解》:此篇却似中唐。 《唐诗解》:落梅足起游客之思,故闻笛者每兴味。 《唐诗摘钞》:「间」读作「闲」始妙。因大雪胡马远去,故戍楼得闲,二语始唤应有情。同用落梅事,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是婉说巧说,彼老此趣。 《历代诗发》:闻笛用落梅,如《子夜歌》之喻莲子已成习套,而供奉、常侍诗至今犹新脆,固其气厚,亦洗發不同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高适介绍和高适诗词大全

诗人: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
复制作者 高适
猜您喜欢

赠伶人孙兆蓉四首 其二

形式:

岐王宅里旧歌弦,得友维摩也自贤。一阕鹧鸪两行泪,江南肠断李龟年。

复制 曹家达 《赠伶人孙兆蓉四首 其二》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三

形式:

晓凉清露渍罗衣,锦瑟韶华转眼非。倩女离魂归未得,汉皋杂佩解应稀。 偶邀瘦蝶为寒侣,好语游蜂莫浪飞。一样断肠嫌折取,朱楼才下素心违。

复制 曹家达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三》
类型: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四

形式:

瘦尽腰肢不自怜,垂头无语怨秋烟。争如蚕泊牵愁绪,漫采燕脂渍薄绵。 别馆莓苔凝夕照,小窗风雨送华年。背人开落成羞怯,肯傍青楼大道边。

复制 曹家达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四》
类型:

送春二首 其一

形式:

渍水墙阴暗绿苔,麦苗风后楝花开。渭城朝雨歌三叠,江路斜阳酒一杯。 枉遣鹧鸪啼蜀国,况堪麋鹿上苏台。天涯芳草无消息,徒见将离遍地栽。

复制 曹家达 《送春二首 其一》

落花次沈石田韵五首 其四

形式:

漫天飘泊雨初晴,瘦尽风情百感生。辽塞当年垂老别,长安三月丽人行。 忍抛秾艳供痴蝶,閒话凄凉剩晓莺。二十四番容易过,鬓丝潦倒最分明。

复制 曹家达 《落花次沈石田韵五首 其四》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