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九曲棹歌图

一曲初篙上水船,翠岚苍壁挟洄川。
彩幢幔屋今何在,空有丹炉石鼎烟。

诗人:刘元刚

刘元刚,字南夫,一字南强,号容斋,吉水(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授永丰县主簿。调静江军推官。丁外艰,服除,差江州教授兼濂溪书院山长。累官知韶州。度宗咸淳四年卒,年八十二。事见《文......
复制作者 刘元刚
猜您喜欢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四 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

形式:

君不见诸佛圣人心无碍,为通道化说三无。 虽说三无实无说,心为万境所由居。 正使颠倒造五逆,随情所作并归如。 抱朴澄神念无念,亦不分别灭无馀。 所以安心不择处,了知真俗体非殊。 息虑心空不舍事,名理言行不相扶。 不依六尘心摇动,真如无作顺空虚。 无去无来常不住,心神竭尽亦非无。 不坏于身随一相,不断贪淫而不居。 若谓无差还自缚,言其体异转伤躯。 犹如梦幻无真实,本来非有若为除。 行路难,路难顿尔难料理。 凡夫妄见有差殊,真实凝心无彼此。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四 第十四章明三空无性》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形式:

君不见真照分明性无照,通鉴坦荡复无平。 安住无明知明照,了达明照之无明。 一心永断于诸行,始复勤行于不行。 一心非心亦非一,无一无心行不生。 识心即是无生法,非离生法有无生。 若知诸缘性无起,随心颠倒任纵横。 解了空心无隔碍,世间言论不庸争。 若复苦欲争言论,方为贪痴之所盲。 是故经言乐知见,五阴尘劳随复生。 若能专心复本际,自得正道坦然平。 性正心平无有正,假设平正引群生。 行路难,路难常居五阴山。 涅盘虚玄不为寂,虽有生死独清闲。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六 第六章明心性无染

形式:

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 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徵心于无心。 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 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 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 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 馀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 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沈。 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 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 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六 第六章明心性无染》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六 第十六章明魔怨

形式:

君不见大道寂寞叵思寻,通融万象尽皆深。 一切恬然无起灭,颠倒分别并从心。 智者求心无处所,茫然绝相离贪淫。 了了分明何所见,犹如病眼睹空针。 若人体知颠倒想,不为妄苦所漂沈。 世间诸法如阳焰,行者慎莫致怨嫌。 恒以空心而反照,无上佛道亦能任。 行路难,路难微妙实无双。 若识六情空非有,众魔结贼自然降。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六 第十六章明魔怨》
类型: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八 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

形式:

君不见本际之中无复本,无本真际无人知。 若人无知了斯际,清净微妙不为奇。 知与无知常自尔,苦乐等同于大悲。 三界众生乃迷骛,于其实录是无为。 亦复无此无为法,强自生心是苦疲。 苦疲皆空如炎响,生灭不住不分离。 能知此心无隔碍,生死虚妄不能羁。 而此一心皆悉具,八万四千诸律仪。 亦复不堕过人法,崄巇绝危而不危。 一切法中无有法,世人遑遽欲何为? 行路难,路难心中无可看。 昔日谓言诸佛远,今知贪嗔是涅盘。

复制 傅翕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八 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