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介绍和陈独秀诗词大全

陈独秀

陈独秀,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中国托派的精神领袖,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字仲甫,家谱名庆同,科举名乾生,留学日本时名由己,办《安徽俗话报》时名三爱,辛亥革命后始名陈独秀,办《每周评论》时名只眼,号实庵。 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乙丑(公元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府城内(属于怀宁县)。两岁时,父陈衍中因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先后由大父陈章旭以及长兄陈庆元抚养成人,在家中学习《四书》、《五经》。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时年十七,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落榜,未能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同年前往南京再次参加乡试,不中。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9年)年底,义和团于山东起事,陈独秀回安庆。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10月,陈独秀自费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日语专业学习。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3月回国,组织青年励志社。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3月31日夜,与张继、邹容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被日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5月17日于安庆藏书楼发表拒俄演说,创办安徽爱国会,抨击时政。同年至上海后,与章士钊、谢晓石、张继等人出版《国民日日报》,同年12月1日,被上海地方政府所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3月31日,与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秋,执教芜湖皖江中学,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会长。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春,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国等西欧文化。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从日本回国,于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习。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应安徽军政府都督孙毓筠邀请,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袁世凯「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遭龚振鹏逮捕,后获释。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春,反袁运动失败后,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笔名「独秀」发表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夏,回上海,住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二十一号。9月15日创办月刊白话文青年杂志,次年更名为《新青年》(民国十五年停刊),自任总编辑。宣传倡导「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批判儒教和传统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二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二卷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同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教授文学,并将《新青年》迁到北京。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11月27日,与李大钊合办《每周评论》杂志。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8日于《每周评论》发表《研究室与监狱》,6月11日于城南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后被捕。9月16日保释出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8月22日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没未出席,派陈公博为广州代表,又派包惠僧代为出席。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9月,创建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同年11月16日,因中东路事件等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被开除党籍。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统一后的托派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央总书记。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10月15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以创办非法政党的罪名逮捕,随后移交南京政府。胡适之、傅斯年等人纷纷出来为其说话。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4月,公开开庭审判,章士钊主动免费为陈出庭辩护,于法庭慷慨陈词,赢得旁听一片赞誉。终「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囚禁于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于狱中,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3月,于《火花》发表《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8月23日提前获释。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中期,被中共抹黑攻击,指控其为「汉奸」 。此后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先后住在武汉、重庆。在重庆住院时,仅靠微薄稿费收入支撑,最后更被赶出医院。最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也被后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5月12日中午,用医生介绍的偏方,以水泡制蚕豆花茶水,据称可治高血压。但其所用之蚕豆花有部分已发霉,用开水泡过后,汁水呈黑色,且味不正。因而中毒,终于5月27日21时40分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逝世后,临时厝于西门外鼎山邓燮康园地。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由三子陈松年根据父亲遗言,归葬于安庆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与原配高晓岚合于一冢。墓碑上刻「先考陈公乾生之墓」。 ▶ 36篇诗文

诗人介绍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中国托派的精神领袖,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字仲甫,家谱名庆同,科举名乾生,留学日本时名由己,办《安徽俗话报》时名三爱,辛亥革命后始名陈独秀,办《每周评论》时名只眼,号实庵。 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乙丑(公元1879年10月9日),生于安徽省安庆府城内(属于怀宁县)。两岁时,父陈衍中因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先后由大父陈章旭以及长兄陈庆元抚养成人,在家中学习《四书》、《五经》。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陈独秀通过院试成为秀才,时年十七,但在次年赴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落榜,未能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同年前往南京再次参加乡试,不中。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9年)年底,义和团于山东起事,陈独秀回安庆。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10月,陈独秀自费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日语专业学习。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3月回国,组织青年励志社。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3月31日夜,与张继、邹容强行剪去湖北陆军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被日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同年5月17日于安庆藏书楼发表拒俄演说,创办安徽爱国会,抨击时政。同年至上海后,与章士钊、谢晓石、张继等人出版《国民日日报》,同年12月1日,被上海地方政府所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3月31日,与房秩五、吴守一创办白话文《安徽俗话报》。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秋,执教芜湖皖江中学,在芜湖发起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会长。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春,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国等西欧文化。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从日本回国,于杭州浙江陆军小学任国文史地教习。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应安徽军政府都督孙毓筠邀请,回乡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和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陈独秀追随柏文蔚参加反袁世凯「二次革命」,在芜湖一度遭龚振鹏逮捕,后获释。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春,反袁运动失败后,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笔名「独秀」发表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夏,回上海,住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二十一号。9月15日创办月刊白话文青年杂志,次年更名为《新青年》(民国十五年停刊),自任总编辑。宣传倡导「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批判儒教和传统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二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二卷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同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并教授文学,并将《新青年》迁到北京。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11月27日,与李大钊合办《每周评论》杂志。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8日于《每周评论》发表《研究室与监狱》,6月11日于城南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后被捕。9月16日保释出狱。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任书记。8月22日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陈独秀没未出席,派陈公博为广州代表,又派包惠僧代为出席。在会议上,陈独秀被缺席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第二届、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9月,创建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同年11月16日,因中东路事件等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被开除党籍。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统一后的托派组织「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央总书记。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10月15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以创办非法政党的罪名逮捕,随后移交南京政府。胡适之、傅斯年等人纷纷出来为其说话。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4月,公开开庭审判,章士钊主动免费为陈出庭辩护,于法庭慷慨陈词,赢得旁听一片赞誉。终「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囚禁于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于狱中,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书籍,潜心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孔子、道家学说等,完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著。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3月,于《火花》发表《无产阶级与民主主义》。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8月23日提前获释。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中期,被中共抹黑攻击,指控其为「汉奸」 。此后他拒绝出任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的邀请去美国,拒绝谭平山要他出面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先后住在武汉、重庆。在重庆住院时,仅靠微薄稿费收入支撑,最后更被赶出医院。最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也被后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5月12日中午,用医生介绍的偏方,以水泡制蚕豆花茶水,据称可治高血压。但其所用之蚕豆花有部分已发霉,用开水泡过后,汁水呈黑色,且味不正。因而中毒,终于5月27日21时40分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逝世后,临时厝于西门外鼎山邓燮康园地。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由三子陈松年根据父亲遗言,归葬于安庆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与原配高晓岚合于一冢。墓碑上刻「先考陈公乾生之墓」。
参考资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相关诗文

游韬光

形式: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声疏与暮云平。 月明远别碧天去,尘向丹台寂寞生。

收藏 陈独秀 《游韬光》
复制 陈独秀 《游韬光》
类型:

林教头

形式:

五虎声名丈八矛,今为上将昔为囚。 假名公义销私憾,功首尤推豹子头。

收藏 陈独秀 《林教头》
复制 陈独秀 《林教头》
类型:

清道士

形式:

叛教离宗大不该,恨成千古费人猜。 三清殿上斋都冷,那管青生染指来。

收藏 陈独秀 《清道士》
复制 陈独秀 《清道士》
类型:

赠王徽伯东游

形式:

闻君将发扶桑渡,已识相逢又一秋。 宝剑莫弹知己泪,诸天终古美人愁。 东航触我追前梦,南国依然困楚囚。 近别元离同一散,我心恻恻没来由。

收藏 陈独秀 《赠王徽伯东游》
复制 陈独秀 《赠王徽伯东游》
类型:

卢俊义

形式:

居奇罔利富家身,口口声声大宋民。 我笑黔驴无技甚,绰名枉唤玉麒麟。

收藏 陈独秀 《卢俊义》
复制 陈独秀 《卢俊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