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 御制大乘妙法莲华经序

: 释迦牟尼
昔如来于耆阇崛山中,与大阿罗汉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无量等众,演说大乘真经,名《无量义》。是时,天雨宝华,布濩充满,慧光现瑞,洞烛幽显,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人天得未曾有,咸皆欢喜赞叹。以为是经,乃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神妙叵测,广大难名,所以拔滞溺之沉流,拯昏迷之失性,功德弘远,莫可涯涘。
溯求其源,肇彼竺乾流于震旦,爰自西晋沙门竺法护者初加翻译,名曰《正法华》。暨东晋龟兹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重翻,名曰《妙法莲华》。至隋天竺沙门阇那、笈多所翻者,亦名《妙法》。虽三经文理重沓互陈,而惟三藏法师独得其旨。第历世既远,不无讹谬,匪资刊正,渐致多疑,用是特加旧校,仍命镂梓,以广其传。
呜呼!如来愍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历劫缠绕无有出期,乃为此大事因缘现世,敷畅妙旨,作殊胜方便,俾皆得度脱超登正觉。此诚济海之津梁,而烛幽之慧炬也。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能秉心至诚,持诵佩服,顶礼供养,即离一切苦恼,除一切业障,解一切生死之厄。不啻如饥之得食,如渴之得饮,如寒之得火,如热之得凉,如贫之得宝,如病之得医,如子之得母,如渡之得舟。其为快适欣慰,有不可言。
噫!道非经无以寓,法非经无以传。缘经以求法,缘法以悟道,方识是经之旨,清净微妙第一希有。遵之者则身臻康泰,诸种善根圆满具足,如莲华出水不染淤泥,即得五蕴皆空、六根清净,遄跻上善,以成于正觉者不难矣。苟或沉迷胶固,甘心堕落,绝灭善根,则身罹苦趣,轮回于生死之域者,其有纪极哉!虽然善恶两途,由人所趋,为善获吉,为恶获凶,幽明果报,不爽锱铢。观于是经者,尚戒之哉!尚勉之哉!
永乐十八年四月十七日

评析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尼泊尔体系版本约为11世纪后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种校订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用珂罗版彩色复制出版了由尼泊尔传入、珍藏于西藏萨迦寺的法华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释迦牟尼
猜您喜欢

大湓滩

形式:

大湓滩上下滩舟,为试风波入乱流。 千嶂日昏三楚雨,一潭云冷九溪秋。 当年去国家曾破,别路依人志未酬。 何事丈夫长慷慨,身轻万里当闲游。

复制 林徵韩 《大湓滩》

挑野菜歌

形式:

日穿花影碎,村犬花外吠。 一起南村来,妇女装成队。 小儿怀在怀,大儿背在背。 右手持弯弓,左手张阔袋。 下我村北田,挑我田中菜。 菜花香可怜,菜叶青可爱。 但苦根不肥,天旱失灌溉。 饥多难普疗,人多不一辈。 得挑时且挑,尽我此田内。 三五村东头,谁家邻姊妹。 相邀斗草来,各撷幽芳在。 金钗落翠鬟,坐地成赌赛。 嫣然一笑间,春风生万态。 那知挑菜人,当年亦粉黛。

复制 林徵韩 《挑野菜歌》

澎湖留别

形式:

澎山三十六,荒垒半渔寮。 虎井风烟壮,龙宫暑瘴消。 云生香鼎屿,雷压吼门潮。 访古屯军迹,周回荡短桡。

复制 林树梅 《澎湖留别》

登凤山县新筑城楼

形式:

百尺层楼踞凤山,山高直欲控诸蛮。 新城得地成强圉,旧治他时作外关。 从此筹边消战气,最宜观稼念民艰。 众心已信坚如许,烟火人家好市阛。

复制 林树梅 《登凤山县新筑城楼》

重至台江闻湘云已化去三载矣

形式:

台江不若湘江深,湘竹湘云愁我心。 难买欢情到白首,人生何用多黄金。

复制 林树梅 《重至台江闻湘云已化去三载矣》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