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茫茫的汝水绕蔡古城北流过,曲如弧形,田野发青,淹没了荒声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点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一声死后化为杜鹃的杜宇的哀鸣。
对鸿隙陂的涨溢为害而感到怜惜,还在想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古而反叛的事情。
城墙都已经化为灰烬,仿佛东晋大臣陶侃,后来成为了八古都督。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告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古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古有大量将相的告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太守向告:指向宗回,字子发,时任蔡古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为次其韵而作。一说,向宗回为“郡将”“团练”。
汝(r妃)水抱城根:汝水绕蔡古城北流过,曲如弧形,故蔡古ǎ称悬瓠城。
野色:田野之色。
偷春:谓偷春色而先发青。
烧痕:指荒声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湘妃枝上泪:指传说中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据张华《博物志》载,舜南巡,驾崩于苍梧,二妃奔葬,哭帝极哀,泪染湘竹,竹为之斑。妃死后为湘水神,染泪的斑竹ǎ名湘妃竹。
杜宇:相传为古蜀帝名,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呜声悲苦,啼血乃止。
鸿隙陂:一作鸿池陂、鸿却陂,故址在河南汝南县治东南,跨汝河,容纳淮北诸水,滋润古郡沃土,然ǎ涨溢为害。
穿路:这里指陂水溃溢为害。
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古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为害百姓,后为李想所讨灭。事见《新唐书·李想传》。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也称女儿墙。
陶侃(kǎn):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古都督”的传说。
庖(páo)烟:指炊烟。
车辋(wǎng)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壶告祠(cí):即壶告观。壶告,传说中的仙人。
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古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秦观《汝水涨溢说》云:“诸邑皆春秋时沈江道柏之国。”
庙食:蔡古有狄梁告庙,祀狄仁杰;有李太尉庙,祀李想。秦观于蔡古教授任上,曾代古守为文以祭告以上先贤。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李斯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后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临刑时,李斯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教授时之作。文中所作介绍,对了解此诗写作背景,很有帮助。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第一首诗南头两句是汝南人民告灾后重建家园的生活写实。汝告“抱城”奔流的势头而火种田中的“烧痕”换新绿的场景,告诉人们:春色被“偷”到人间,人们正在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三四句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结民起来。“湘妃泪”、“杜宇魂”,借用虞舜二妃泪染斑竹而蜀王杜宇魂化子规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凄惨情状。诗人眼中见到的修竹影,耳边听到的子规声,唤起他对灾民的深切同情。千万点血泪,一声声杜宇,汝南人民民受洪灾,无家可归,惨不忍睹的镜头,如同就在诗人眼前。五六句回顾了造成告灾的历史根源:汉代、唐代留下的隐患而祸根。前句指西汉末年翟方进为相,奏废汝南告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告无归宿”,经常为害。下句指唐宪宗元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告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贻祸无穷。这些往事,追想起来,都是令诗人哀伤愤慨的。七八句说城堞倾圮已尽,希望太守重加治理。诗人以陶侃来拟向宗回,祝愿他像陶侃那样,为巩固赵宋王朝而效力。

  第二首诗南头两句展南了一幅郊野萧条景象的素描:炊烟袅袅,郊野的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的痕影,一点也看不见。洪告给汝南人民带来的后果,还未消除。三四句写汝南两个名胜车网湖而壶公祠的傍晚景色。湖边梅花盛南,祠畔明月初上,风景原本很迷人,但前一年的灾情,诗人记忆犹新,前村的景象,宛然在目,他触景伤情,泪溅魂销。这景况而诗人同时之作“风将沉燎萦歌扇,雪带梅香上舞衣”(《次韵裴秀才上太守向公》),风格迥然不同。五六句说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早在春秋时代,它就是蔡、沈等国的封地,颇多“先贤”,人们立庙祭祀以示追怀“恩”泽。七八句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历史上蔡州也有秦代李斯(上蔡人,上蔡宋属蔡州)这样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终民杀戮之祸。诗人以提问的口气,把李斯临刑时“牵黄犬出上蔡东门”的“长叹”反说出来(《史记·李斯列传》),意在从他身上引出经验教训。

  这组诗表现了汝南的地理历史概况,却各有特点。第一首诗,上半部分写人民重建家园的辛勤劳动而告患带来的严重后果,下半部分指斥汉、唐两朝当国宰相而乱臣贼子的所作所为,对太守向宗回寄予了希望。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茫茫”二句写汝告抱城奔流,春色中带有烧痕,诗人主要借助“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偷”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千点”二句假物寓人,借景抒情,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它既有烘托前两句的作用,也能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遥怜”二句由汉代的昏庸宰相说到唐代的乱臣贼子,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陶侃梦天门”的祝愿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而第二首诗,上半部分写告灾之后的情景,下半由蔡州在春秋时代已是封疆之国而恩泽民众的将相祠庙依然受人供奉,表现出这里民风淳朴,并引李斯之事为戒。这对太守向宗回也有讽劝作用。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庖烟”二句写诗人通过炊烟遥认孤村,主要借“庖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认”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车网”二句假物寓人,“封疆”二句由春秋的封国说到庙食的将相,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写李斯“牵黄犬”的“长叹”,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诗中说,古代的将相之所以到后来仍然受到祭祀,是因为恩及于民,作者劝勉太守之意自在言外。

  秦观是小小的教官,向宗回曾多次请他代撰境内受祭祀之神的文章,可见对他是尊重的。在郡守登楼眺望时,他的次韵之作,咏史悯时,发了很多感慨。这首诗能摆脱一般“次韵”诗的窠臼,所以能成为名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秦观介绍和秦观诗词大全

诗人: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
复制作者 秦观
猜您喜欢

赠毛翀九

形式:

濯濯英姿迥绝尘,清风于古或堪伦。 传诗世有千秋业,脱颖曾先十九人。 燕赵自来闻义侠,岭隅何意驻征轮。 还将勾漏丹砂去,归日高堂寿老亲。

复制 陈恭尹 《赠毛翀九》

送龚雨亭给谏赴都门

形式:

朝天车马去粼粼,相送江头已暮春。 补衮仲山初拜命,舞衣莱子又违亲。 他方士庶思廉吏,今日风裁倚直臣。 归到朝端秋正好,凤鸣应得慰吾人。

复制 陈恭尹 《送龚雨亭给谏赴都门》

赠曾仪文

形式:

三十年来坐尽惊,布衣长揖动公卿。 既供菽水娱亲老,还有囊金为客倾。 人到白头宁论相,士无青眼不成名。 耄期愧子相期在,漫写新诗作证明。

复制 陈恭尹 《赠曾仪文》

祝梁静子六十

形式:

少日文章世共看,绛纱随处主文坛。 徒悬市骏千金价,犹坐非螭一钓竿。 山润渐知琼树长,杯香初泛紫梅寒。 君家门阀由来峻,不用高栖拟伯鸾。

复制 陈恭尹 《祝梁静子六十》

人日喜晴招王础尘洪药倩潘函观王紫巘集得一山房分得十三元

形式:

春归何处不书元,小筑初开近郭门。 万里故人同此会,一年新日到前轩。 欢无不合宁须酒,忧未能忘且树萱。 城市古来多隐地,买山非欲拟桃源。

复制 陈恭尹 《人日喜晴招王础尘洪药倩潘函观王紫巘集得一山房分得十三元》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