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注释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注释

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一联蜂腰,后一联鹤膝。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此两联(按指“无边落木”四句)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在樊川《齐山九日》七言之上。 元·方回《瀛奎律髓》:此诗已去成都分晓。旧以为在梓州作,恐亦未然。当考公病而止酒在何年也。长江滚滚,必临大江耳。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杨诚斋曰:全以“萧萧“滚滚”唤起精神,见得连绵,不是装凑赘语。刘会孟曰:三、四句自雄畅,结复郑重。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景是何等景,事是何等事?宋人乃以《九日崔氏蓝天庄》为律师绝唱,何耶? 明·张綖《杜工部诗通》:少陵派有二诗,一派立论宏阔,如此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及”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其流为宋诗,本朝庄定山诸公祖之。一派造语富丽,如”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及,“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等作,其流为元诗,本朝杨孟诸公祖之。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作诗大法,唯在格律精严,词调稳契,使句意高远,纵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体卑陋,虽一字莫移,何补其拙?如老杜”风急天高“乃唐七言律诗第一首。……“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说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凭此诗云:”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亦有识者。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无论结语膇重,即起处“鸟飞回”三字,亦勉强属对,无意味。 明·陆时雍《唐诗镜》:三、四是愁绪语。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深曰:杜格高,不尽合唐律。此篇声韵,字字可歌,与诸作又别。蒋一葵曰:虽起联而句中各自对,老杜中联亦多用此法。吴山民曰:次联势若大海奔涛,四叠字振起之。三联“常”、“独”二字,何等骨力!周珽云:章法句法,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笔战。 明·王夫之《唐诗评选》:尽古来今,必不可废。结句生僵,不恶,要亦破体特断,不作死板语。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前四句写景,何等魄力。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远客悲秋,又以老病止酒,其无聊可知。千绪万端,无首无尾,使人无处捉摸,此等诗如何可学?“风急天高猿啸哀”,发端已藏“独”字。……“潦倒新停浊酒杯”,顶“百年多病”。结凄壮,止益登高之悲,不见九日之乐也。前半先写“登高”所见,第五插出“万里作客”,呼起“艰难”,然后点出“登台”,在第六句中,见排奡纵横。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气象高浑,有如巫峡千寻,走云连风,诚为七律中稀有之作。后人无其骨力,徒肖之于声貌之间,外强而中干,是为不善学杜者。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太白过散,少陵过整,故此诗起太实,结亦滞。 清·张世炜《唐七律隽》:四句如千军万马,冲坚破锐,又如飘风骤雨,折旆翻盆。合州极爱之,真有力拔泰山之势。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通首下字皆不寻常。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八句皆对,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变。昔人谓两联俱可裁去二字,试思“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成何语耶?好在“无边”、“不尽”、“万里”、“百年”。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是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一六二:《登高》起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收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之句,有万钧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 清·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前四句景,后四句情。一、二碎,三、四整,变化笔法。五、六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此放翁所常拟之境也。收不觉为对句,换笔换意,一定章法也。而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张云:此孙仅所谓“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号万窍”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隋堤柳-悯亡国也

形式: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 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 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复制 白居易 《隋堤柳-悯亡国也》

草茫茫-惩厚葬也

形式:

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 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 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复制 白居易 《草茫茫-惩厚葬也》

古冢狐-戒艳色也

形式: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 大尾曳作长红裳。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忽然一笑千万态, 见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狐假女妖害犹浅, 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复制 白居易 《古冢狐-戒艳色也》
类型:

黑潭龙-疾贪吏也

形式: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架屋官立祠, 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 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不知龙神享几多, 林鼠山狐长醉饱。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复制 白居易 《黑潭龙-疾贪吏也》
类型:

天可度-恶诈人也

形式: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 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复制 白居易 《天可度-恶诈人也》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