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秋风乘夕起,明月照高树。闲房来清气,广庭发晖素。
静寂怆然叹,惆怅出游顾。仰视垣上草,俯察阶下露。
心虚体自轻,飘遥若仙步。瞻彼陵上柏,想与神人遇。
道深难可期,精微非所慕。勤思终遥夕,永言写情虑。

诗人:何劭

西晋陈国阳夏人,字敬祖。何曾子。少与司马炎善。炎为晋王太子,以劭为中庶子。炎称帝,转散骑常侍,以受货为有司所奏,免受追究。迁侍中尚书。惠帝立,为太子太师。赵王伦篡位,以为太宰。博学,善属文,甚骄奢,一......
复制作者 何劭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金部·诸铁器

形式:

释名 《本草拾遗》的有铁杵、铁刀、故锯、布针、铁钉等5种;《大明本草》的有钥匙、铁犁尖、马衔等三种;《开宝本草》的有铁秤锤、车辖2种。《本草纲目》的新增品有铁铳、铁斧、大刀环、剪刀股、铁镞、铁甲、铁锁、铁铧、马镫等9种。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坚肌耐痛。劳铁疗贼风,烧赤投酒中饮。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部·诸铁器》

本草纲目 · 石部 · 滑石

形式:

释名 亦名画石、液石、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烦热多渴。用滑石二两,捣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支渣留水,和米煮粥吃。 女劳黄疸(下半天发热恶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额头变为黑色)。用滑石、石膏,等分为末,大麦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满者难治。 伤寒症流鼻血(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还要服温性之药。等到有鲜血流出,便急服本药去止住)。用滑石粉和米饭,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卡。 小便不通。用滑石粉一升,加车前汁,调匀,涂脐的周围,干了就换。冬天没有车前汁,可用水代。 妊妇尿涩不通。用滑石粉和水调匀,糊在脐下两寸处。 伏暑吐泄(小便赤色,心烦,口渴)。用好滑石(烧过)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玉液散”。 风毒热疮(遍身流黄水)。先用虎仗、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水洗浴,然后用滑石粉扑敷身上。 下部湿汗。用滑石一两、石膏(煅过)半两、枯白矾少许,共研为末,干搽患处。 脚趾缝烂痒。治法同上。 打伤肿痛。用滑石、赤石脂、大黄各等分,共研为末。热茶洗伤处后将药敷上。 热毒怪病(眼睛发红,鼻子肿大,喘气,浑身出斑,毛发如铁)。用滑石、白矾各一两,研细,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半。不停地饮此水,饮完为止。 有些病可以用“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六一散”)来治疗。 附方 益元散的制法和功效如下:用水飞过的滑石六两、粉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水加蜜少许送下(实热用新汲水,解利用葱鼓汤,通乳用猪油面汤,催生用香油浆)。益元散大养脾肾,益精气,壮筋骨,治五劳七伤、一切虚损、短气痰嗽、肌肉疼痛,除烦热,止消渴,解中暑伤寒等病。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滑石》

本草纲目 · 石部 · 无名异

形式:

释名 亦名炉先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打伤肿痛。用无名异为末,每服少许,酒送下。有散血、消肿、止痛之效。 骨伤骨折。用无名异、甜瓜子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五钱,热酒调服。小儿只服三钱。另用米粥涂纸上,酒上牡蛎(左旋者好)粉裹伤处,外用竹篦夹住。 丹毒。用无名异研末,葱汁调涂。 痔漏。用无名异经炭火煅红后以米醋淬七次,研为细末,化在温水里洗患处;另用棉花裹此药填入疮口中。几次可愈。 天泡疮。用无名异末,水调服。 臁疮。用无名异、铅丹,共研为末,清油调搽。疮太温,则用药粉干搽。 拳毛倒睫。用无名异粉卷纸内做成捻子,沾油点燃,吹熄后以烟熏两眼。 附方 无名异是一种软锰石,主含二氧化锰MnO2。这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因而是治跌打损伤的要药。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无名异》

本草纲目 · 石部 · 宝石

形式:

释名 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主治 去翳明目,入点药用之。灰尘入目,以珠拭拂即去。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宝石》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硫赤

形式:

释名 亦名石亭脂、石硫丹、石硫芝。为硫磺之呈现红色者,功同硫磺。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赤鼻作痛。用呈紫色的石亭脂(红色者次之,黄色者勿用),研细,冷水调搽患处,半月可愈。 风温脚气。用生石亭脂一两、生川乌头一两、无名异二两,共研为末,葱白捣汁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服,淡茶加生葱送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硫赤》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