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赴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到春山杜鹃一声声啼叫,既是为我送行,又是盼我早日归来。早上飞来的白鸟似乎是在责怪我违背誓言与其分离。 我当初想效倣郑子真,陶渊明终老田园,对着岩石坐卧,学陶元亮赏菊。现在我出仕做官,恐怕要被人用《北山移文》来耻笑了。

注释

“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四卷本丙集作“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瓢泉:《铅(yán)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渟(tíng)可鉴。”按:据《铅(yán)山志》,期思渡亦在县东二十五里,则瓢泉者当即稼轩访泉于期思村所得之周氏泉也。宋·韩淲《瓢泉》诗:“凿石为瓢意若何,泉声流出又风波。我来石上弄泉水,祇道稀颜情味多。” 杜宇:又名杜鹃、子规,鸟名。鸣声凄历,能使旅客起思乡之念。 白鸟背人飞:唐·温庭筠《渭上题三首·其一》诗:“桥上一通名利迹,至今江鸟背人飞。”唐·杜甫《归雁二首·其一》诗:“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词:“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白鸟,水鸟。背人飞,上句的杜宇的送行诗与这句的白鸟背人飞,都是不忍相别的意思。“白鸟背人飞”尚含有返回的象徵。 “对郑子真岩石卧”句:西汉·扬雄《法言·卷五·问神》:“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 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这里是作者回忆自己十年的田园生活。郑子真,汉时谷口人。 赴:四卷本作“趁”。 陶元亮:陶渊明,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性爱菊。 “而今堪诵《北山移》”句:《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吕向注:“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隐于此,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列传·种(chóng)放传〉》:“种放字明逸,……与母俱隐终南 豹林谷之东明峰。……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人有诒书嘲其出处之迹,且劝以弃位居岩谷,放不答。……尝曲宴令群臣赋诗,杜镐以素不属辞,诵《北山移文》以讥之。”宋·王安石《松间》诗(题下自注云:“被召将行作”):“野人休诵《北山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浣溪沙·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是宋代词人辛稼轩的作于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的春天。辛稼轩从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至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冬,被罢黜闲居上饶带湖整整十个春秋。绍熙二年又被南宋当局任命福建提点刑狱,时年五十三岁。 这首词是辛稼轩在赴闽出任福建提点刑狱使时写的。出发时心理上出与隐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这首词写出了词人既因为忧心国事而思出山建功立业,又习惯隐居,对隐居地留恋的矛盾心情。 上阕写景,借鸟语传情。辛稼轩对他的重新出任,并没有一般失意文人在偶然得意时的那种“春风得意马啼疾”的快感。相反,他写了这样一个开头:“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当他在春山间行走时侧耳倾听,杜鹃鸟一声声长啼,很有抒情意味,彷彿是为他而写下的抒情诗一样。然而杜鹃的啼鸣,古人都以其声如“不如归去”,能动旅客怀归之思。那么作者只见它送行的殷勤,不觉它劝归的意思,显然是在装糊涂。这里说“送行”,是嘱他别忘归来之意,表达了作者未出行即思归乡的心境。末句突然一个反顿:“朝来白鸟背人飞。”借白鸟见他出山,就因怨愤背飞而去来显化自己的矛盾心情。这里彷彿是目遇心感,随缘而得,但其实是经过构思,富有深意的。因为第一,作者用了自己的旧典:当年他初隐带湖,就在词里表示过与盟鸟结盟,永不背叛,(《水调歌头·盟鸥》)而今居然食言了。第二,作者还借用《列子》典故,表明当人有了机心之后,白鸥自会识破而远飞避害。而今白鸥见他就背飞而去,显然是不满于他那欲有作为的机心。所以白鸟这个意象,虽然取象于当前,但一能显示他的自笑机心,二能显示他的自笑背盟,措意曲折而深隐。 下阕写情,借典故寄意。前两句,借汉代隐士郑子真屡受诏书而不肯出,东晋大隐士陶渊明一挂冠即至死不仕的典故,表明当年自己也曾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隐于岩石下,手把菊花饮。末句突然一个反转,以前人讽刺同隐者违约出仕而作的《北山移文》,来自嘲自己的愧对山中故人,不能像郑子真,陶渊明一样坚定其志,却是半道背盟了。这次出山,与其说是为国家建功立业,不如说是对这些年来久已习惯了的“隐逸生涯”的背叛。值得注意的是,他不待山中故友起而讽刺自己,就已经感到这种大谈归隐之趣后再出仕的行为可耻可羞,说“而今堪诵”,这表明,作者此时确实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这压力,是作者用世与避世的矛盾心情的充分反映。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借物借事传情达意,把准确和曲折的效果相结合。在结构上,上下两阕都采用前二后一的逆转句式,使重心落在每阕的末句。而两阕之间,结构对称,表意均衡,显得整饬、有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诗人: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三

形式:

临际顶中髓,杨岐眼里筋。 欲明这个事,须还这个人。 风前有路,秤尾无星。 大家赢得笑欣欣,笑道秤尾无星。

复制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三》

偈颂六十八首 其五十七

形式:

意到句到,宗通说通。 一品二品,百匝千重。 推倒面前案山子,长衫大袖舞春风。 穷鬼子,莫莫莫,更须知有朱顶王菩萨。

复制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其五十七》

偈颂六十八首 其二十四

形式:

盲禅暗证,日中迷路。 深闻浅悟,未入正流,不到乌江不肯休。

复制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其二十四》

偈颂六十八首 其三十三

形式:

七十九年间,大地遭欺诳。 且喜葛藤根,今朝嚗地断。 后代儿孙,三马九乱。

复制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其三十三》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二

形式:

海上明公秀,衲僧不知有。 冷地忽相逢,寻常无处讨。 无处讨,莫草草,龙王宫殿,有谁亲到。

复制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