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寄呈王侍郎

夜光贮怀袖,待报一顾恩。
日向江湖老,此心谁为论。
戴叔伦介绍和戴叔伦诗词大全

诗人: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
复制作者 戴叔伦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木部 · 栀子

形式:

释名 木丹、越桃、鲜支。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 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不、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热水肿。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伤折肿痛。用栀子、白面同捣烂,敷涂痛处,甚效。 汤烫火烧。用栀子末和鸡蛋清调浓敷涂。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木部 · 栀子》

本草纲目 · 木部 · 胡颓子

形式:

释名 蒲颓子、卢都子、雀我酥、半含春、黄婆奶。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水痢。用胡颓子(按:即成熟果实)煎水服。 疮疥。用胡颓子根煎汤洗。 吐血。用胡颓子根煎水饮服。 喉痹痛塞。用胡颓子根煎酒灌服。气喘咳嗽。用胡颓子叶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木部 · 胡颓子》

本草纲目 · 木部 · 乌木

形式:

释名 乌木、乌文木。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解毒,亦治霍乱吐利。取木片研为还想,温酒冲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木部 · 乌木》

本草纲目 · 木部 · 芦荟

形式:

释名 奴会、讷会、象胆。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湿癣。用芦荟一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癣,擦干后敷上药末,有奇效。 小儿脾疳。用芦荟、使君子,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米汤送下。 虫牙。用芦荟研末敷上。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木部 · 芦荟》

本草纲目 · 木部 · 大风子

形式: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大风疮裂。有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匀涂疮。另外还用大风子壳煎汤洗浴。此方亦治杨梅恶疮。 大风诸癞。用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加少量酒。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同时用苦参汤洗浴。手背皲裂。用大风子捣烂涂搽。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木部 · 大风子》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