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疮

本草纲目 · 石部 · 粉霜

释名 亦名水银霜、白雪、白灵砂。乃水银或水粉粉炼炼升华而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儿急惊风。用粉霜二钱,白牵牛(炒过)、水银粉各一钱,共研细。每服二、三分。薄荷汤送下。以涎痰吐出为效。 小儿烦躁口渴。用粉霜二至五分(即小儿年龄大小酌用),煮莲花汤送下,冬日用莲肉汤。 风热惊狂。用粉霜一两、白面六钱,合做饼子,烤熟后研细,加水银粉半两、铅霜二钱半,共研为末,滴水揉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至十五丸,米汤送下。此方名“神白丹”,治伤寒积热、搐风、惊狂,皆有效。 斑疹生翳。用粉霜八分、朱砂一钱,共研细,水调少许,放在耳朵里。 杨梅恶疮。用粉霜敷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粉霜》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粉霜》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黄矾

集解 《新修本草》曰: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丝纹,谓之金线矾。《广州志》云:生波斯国,味咸、酸、涩,有毒。主野鸡瘘痔,恶疮疥癣等疾。打破内有金线纹者为上,多入烧家用。 气味 酸涩、咸、有毒。 主治 耳。用黄矾二两烧枯,取二钱,棉裹成球,塞耳内。 身上瘢痕。用黄矾(烧令汁尽)、胡粉(炒黄)各八分,研细,加猪油,共捣成泥。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时,把药涂上,涂药五次以后,再用老鹰粪、燕窠草烧祳灰等分,加人乳调匀涂瘢。皮肤能恢复正常。 急疳蚀齿。用黄矾、绿矾各半钱,白矾(烧过)一钱,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敷患处,吐出流涎,病渐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黄矾》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石部 · 黄矾》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大风子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大风疮裂。有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匀涂疮。另外还用大风子壳煎汤洗浴。此方亦治杨梅恶疮。 大风诸癞。用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加少量酒。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同时用苦参汤洗浴。手背皲裂。用大风子捣烂涂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大风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大风子》
类型:

本草纲目 · 鳞部 · 海马

释名 水马。 气味 甘、温、平、无毒。 主治 多年症块。用海马一对,木香一香,大黄(炒)、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秘粒,另取青皮二两,经童便浸软后,包巴豆再放童便中浸泡七天,取出,用麸烽成黄色,去豆不用,只用青皮同上开各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时服,以煎开过几又放温了的水送下。此方称“海马汤”。 疔疮、恶疮。用海马(炙黄)一对,穿山甲(黄土炒)、朱砂、水银各一钱,雄黄三钱,友脑、麝香各少许,共研为末。每以少许点疮上,一日一次,毒自拔出。此方名“海马拔毒散”。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鳞部 · 海马》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鳞部 · 海马》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蒿

释名 由胡、蒌蒿、蘩。 气味 (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蒿》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蒿》
类型:

本草纲目 · 菜部 · 马齿苋

释名 马苋、五行草、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酱汁煮食。 产后虚汗。用马齿苋研汁三全服。如无新鲜者,以干者煮汁亦可。 产后血痢,小便不爱,脐腹疼痛。用生马齿苋菜捣汁三合,煎开,加蜜一合调服。 肛门肿痛。用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天二次,有效。 赤白逅眄。用马齿苋捣汁三合,倒入温热一两枚鸡蛋白中,乘微温一次服下。一般服两次见效。 腹中白虫。用马齿苋煮水一碗,和盐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虫排出。 风齿肿痛。用马齿苋一把,嚼汁浸患处,肿即消退。 耳内外恶疮。用黄蘖半两、干马齿苋一两,共研为末敷涂。 小儿脐疮。用马齿苋烧过,研末敷涂。 疔疮肿毒。有马齿苋二分、石灰三分,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敷涂。 积年恶疮。用马齿苋捣烂封住,或取汗煎浓敷涂。 附方 马齿苋所主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肿之功,但现在本品已成为治菌痢的要药。近年来,又用以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病。此外本品还有利尿的作用。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马齿苋》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马齿苋》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钩吻

释名 野葛、毒根、胡蔓草、断肠草、黄藤、火把花。 气味 辛、温、大有毒。 主治 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钩吻》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钩吻》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匾蓄

释名 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 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浓。头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虫即可打下。 痔发肿病。用匾蓄捣烂取汁服一升。不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饼,一天吃三次。 恶疮痂痒。用匾蓄捣烂封患处,痂落病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匾蓄》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匾蓄》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篮子

释名 木鳖子、虎掌。 气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篮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漏篮子》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及己

释名 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 (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 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及己》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及己》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