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无射商赋陈宗之芸居楼

丽景长安人海,避影繁华,结庐深寂。灯窗雪户,光映夜寒东壁。
心凋鬓改,镂冰刻水,缥简离离,风签索索。怕遣花虫蠹粉,自采秋芸熏架,香泛纤碧。
更上新梯窈窕,暮山澹著城外色。旧雨江湖远,问桐阴门巷,燕曾相识。
吟壶天小,不觉翠蓬云隔。桂斧月宫三万手,计元和通籍。
软红满路,谁聘幽素客。
吴文英介绍和吴文英诗词大全

诗人:吴文英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
复制作者 吴文英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杜若

形式:

释名 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 (根)辛、微温、无毒。 主治 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 附方 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说,杜若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品”,是治肾、膀胱诸经的要药,但是人们不知道用它,这是很可惜的。)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杜若》

本草纲目 · 草部 · 益智子

形式:

气味 (仁)辛、温、无毒。 主治 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 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调下。 白浊腹满。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腹胀痛,泻不止。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妇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细)一钱,米汤加一点盐冲服。 口臭。用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益智子》

本草纲目 · 草部 · 莎草香附子

形式:

释名 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夫须、续根草、地毛。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黄,加茯神(去皮)四两,共研为末,以炼蜜调末为丸,如弹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气汤送下。降气汤是用香附子(如上法处理)半两、茯神二两、炙甘草一两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还能治胸痞、拒食、虚冷遗精等症。 偏正头痛,热气上攻,头目昏眩。单用香附子一味,经过去皮、煮、捣、晒、焙之后,研为细末,加炼蜜调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药至八成服下,妇女用醋汤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气汤”。 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心脾气痛(胸膛软处有一点作痛、俗称心气痛,实乃胃脘有滞所致,或起因于气,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几次,略炒,也研为末。两工分别收存,治病时,起因于寒者,姜二钱、附一钱;起因于气者,附二钱、姜一钱;起因于气与寒者,姜、附等分。三种情况都以热米汤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盐把药送下。服药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心腹诸痛(心气痛、腹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用香附子二两、艾叶半两,在醋汤中贞煮熟,去艾叶,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湿肿虚肿。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业区末。以醋、糊调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肿水从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细,加糊为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月经不调及其他妇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酽醋浸,一份盐水浸,一份童便浸。几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净,晒士,捣烂,微焙为末,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泽新天兰、赤茯苓末二两;气虚,加四君子料;血虚,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带。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为末,热酒冲二钱,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钱,米汤送下。 安胎顺气。香附子炒后研细,浓煎紫苏汤送服一、二钱。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铁罩散”。 妊娠恶阴(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起坐不便,饮食不进)。用香附子二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共研细。每服二钱,开水加盐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临产顺胎(怀胎九月或十月时服此,自然顺产)。胜利地附子四两、缩砂仁(炒0)三两、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产后狂言(血晕妄语。烦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细。每服二钱,姜、枣煎汤送下。 气郁吐血。用童便调香附末二钱服。又方: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粟米汤送下。 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钱,研细,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汤。先服香附汤在王口,后服地榆汤至尽。发吵见效,可照此再服。 各种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捣碎,醋拌,焙干,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为末,加黄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国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香附子末二钱,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许同服,见效很快。 脱肛。用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处。 气郁头痛。用香附(炒)四两、川芎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常服可防头痛,又可明目。 肝虚目痛(冷泪,羞明)。用香附子一两、夏枯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送下。 突然耳聋。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钱,萝卜子煎汤送下。药忌铁器。 耳。用香附末裹棉送入耳内,有效。 牙痛。和香附子、艾叶煎汤漱口,同时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两,青盐、生姜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日擦牙。 长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两、白茯苓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陈粟米汤送下。每天服二次。 蜈蚣咬伤。嚼香附涂搽,立效。 附方 香附为疏肝、理气、解郁的要药。治经行腹痛、月经不调等妇科病,香附也是必用的药物。李时珍称本品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可以说是把香附的特点指出来了。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莎草香附子》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蓟、小蓟

形式: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蓟、小蓟》

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连

形式:

释名 亦名王连、支连。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心经实热。用黄连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饭后过一阵(食远)温服。小儿减量。 伏暑发热、作渴、呕吐及赤白痢。用黄连一斤,切小,加好酒二升半煮干,再焙过、研细,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龙丸”。 骨热黄瘦。用黄连四分,切小,加童便五大合,浸一夜,微煎三四沸,去喳,分二次服下。 小儿疳热(遍身疮蚀、潮热、肚胀、口渴)。用黄连五两,切碎,以水调湿,纳猪肚中,缝好,放在饭上蒸熟,连同少许饭烂捣烂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另服调血清心的药,使病速愈。 消渴尿多。用黄连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又方:黄连半斤,酒一升,放在开水锅里,煮一伏时,取出晒干,三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小便如油(按:这是消渴晚期病状)。用黄连五两、栝楼根五两,共研为末,加生地黄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牛乳送下。一天服二次。忌食冷水、猪肉。 破伤风。用黄连五钱,加酒一碗,煎至七成,再加黄蜡三钱溶化后,趁热服。 白浊。用黄连、白茯苓,等分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以补骨脂煎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痢症多血。用黄连一两,加水二升,煮成半斤,露一夜,次日烧热后空心服。又方:黄连一两,和鸡蛋白做饼,灸成紫色,研细,以浆水三升,慢火熬成膏。每服半合,温米汤送下。单以鸡蛋白调黄连末为丸服亦可。又方:黄连二两,切碎,放在瓦上焙焦,加当归一两(焙过),共研为末,再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 冷热诸痢。用黄连一两半、龙骨一两、大附子一个、干姜一两半、胶一两半,切细,加水五合,煮沸即停,稍冷再添水煮,如此反复九次,最后约得药汁一升,一顿服下。 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黄连、木香,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一天服一次。此方名“香连丸”。 伤寒下痢?荒芙场S没屏唤铩⑽诿范定去核,灸燥),共研为末,加蜡一块(如棋子大)和蜜一升合煎,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又方:黄连二两,熟艾如鸭蛋大一团,加水三升,煮成一片,一次服下。 鸡冠痔。用黄连末涂搽,加入赤小豆末更好。 痔病秘结。用黄连、枳壳,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水泄、脾泄。用黄连一两、生姜四两,同以文火炒至姜脆。取出,把两药分开,各研为末。水泄用姜末,脾泄用黄连末。每服二钱,空心服,开水送下。此方名“神圣香黄散”,亦治痢疾。 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 眼目诸病。用黄连不限多少,捣碎,浸清水中六十天,然后单取汁熬干。另用艾铺瓦上,燃艾,把熬干的药碗,盖在艾上,受到艾的烟熏。艾烟尽后,刮取碗底药末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甜竹叶汤送下。 眼睛突然红痛。用黄边锉碎,浸在鸡蛋清里,经过一夜,次日,滤去渣,以鸡毛蘸蛋清点眼。又方:用黄连和冬青叶煎汤洗眼。又方:黄连、干姜、杏仁,等分为末,用棉包裹浸入热水中,趁热闭目淋洗。 双目痒痛。用黄连浸乳中,随时取汁点眼。 泪出不止。用黄连浸水成浓汁搽洗。 牙痛。用黄连末搽痛处。 口舌生疮。用黄连煎酒,时时含漱。 小儿口疳。用黄连、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蜜汤送下。如系走马疳,可再加蟾灰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 小儿耳后疮(称月月蚀)。用黄连末搽敷。 胎动出血。用黄连研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妊妇心烦,不能睡眠。用黄连研末,每服一钱,清稀饭送下。 无名肿毒。用黄连、槟榔,等分为末,加鸡蛋清调匀搽患处。疮已溃或未溃,皆可用此方。 中巴豆毒,下泻不止。用黄连、干姜,等分为末,取一茶匙,水冲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黄连》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