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

齐天乐 白石、碧山咏物之作,多取是调,托兴深美,因效其体赋蟹

半生谙尽江湖味,西风更无肠断。 蓼溆衰灯,芦滩短舍,夜市秋声零乱。 横行未遍。 叹身世抟沙,蚬螺羞伴。 恨满吴波,喷珠尽作水花散。 彭彭甲兵腹满。 待谁呼郭索,蛮海秋战。 菊訉霜肥,橙香雪老,都付重阳吟盏。 新诗好换。 忆乡味经年,故溪清浅。 月落潮生,一匡愁碧染。
收藏 郑文焯《齐天乐 白石、碧山咏物之作,多取是调,托兴深美,因效其体赋蟹》
复制 郑文焯《齐天乐 白石、碧山咏物之作,多取是调,托兴深美,因效其体赋蟹》
类型:

望太湖用东坡海市歌韵

汪洋万顷连高空,名都环拱湖当中。 重重叠嶂插天起,千堆雪卷翻蛟宫。 具区胜概擅六合,使我得句难为工。 登高纵目发豪兴,直欲散发骑苍龙。 苍龙潭底眠未醒,狎鸥且共忘机翁。 矶头兀坐忘岁月,云气开阖心增雄。 囊中风月收不尽,何哉迂士悲途穷。 但知银屋波光好,不问金阙春光融。 羊裘典去换美酒,何须厚糈过千钟。 潜虬起舞怒涛涌,伏波战鼓初镕铜。 冲波一叶疾于驶,腹满稳使蒲帆风。
收藏 邹思成《望太湖用东坡海市歌韵》
复制 邹思成《望太湖用东坡海市歌韵》
类型:

黄帝内经 · 灵枢 · 杂病

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榖榖,便溲难,取足太阴。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阳。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满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 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 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颌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按人迎于经,立已。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收藏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杂病》
复制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杂病》
类型:

黄帝内经 · 灵枢 · 胀论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歧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歧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邪,藏府之内乎?歧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 黄帝曰:愿闻胀之舍?歧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 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歧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黄帝曰:愿闻胀形?歧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气满而喘欬;肝胀者,胁下满而痛,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府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歧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藏更始,四时循序,五榖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黄帝曰:善!何以解惑?歧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 黄帝问于歧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写,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歧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缄不陷盲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写不写,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脉,当写则写,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收藏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胀论》
复制 王冰《黄帝内经 · 灵枢 · 胀论》
类型:

渴虎

九月十月霜漫漫,圹埌南野如群边。 东风已作冻未解,日月晓望皆璚田。 冈陵焦枯涧壑竭,草木性命俱沈绵。 彪家于时若为处,掩拥败叶方闲眠。 阳辉中天穴户暖,起坐嘿毣喉方涎。 虚肠未充多谮士,怒掌久敛悲盗泉。 黄河泰山深且茂,恨不休止蕲安全。 熬然宅此取饥渴,焉用武勇声名传。 侧闻近便长松坞,十顷池塘停滀古。 不胜积润在鳞虫,浩有馀波沾畎亩。 尾摇伊昔讳凶槛,腹满愿今同鼹鼠。 世间遇合无必然,平行静视皎日前。 嗟来恳恻尚不就,避逐刺促渠为贤。 主人若不开文籞,归卧幽林待天雨。
收藏 吕南公《渴虎》
复制 吕南公《渴虎》
类型:

伤寒论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去故也。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收藏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复制 张仲景《伤寒论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类型:

江行十首 其九

杳杳楚天阔,悠悠江浦清。 便风帆腹满,顺水橹腰轻。 烟澹山逾碧,云高雨易晴。 无心问渔父,浊酒慰平生。
收藏 李纲《江行十首 其九》
复制 李纲《江行十首 其九》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泽漆

释名 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 (茎、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最后煎成药汁五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三次。 心下伏瘕(大如杯,不能进食)。用泽漆四两,大黄、葶苈各三两,捣烂筛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一天服三次。 水所蛊病(按:此病的病象是腹满,湍息、浮肿)。用泽漆晒干,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腹中觉暖、小便通畅,即为服药见效。 脚气赤肿,走路疼痛。用泽漆鹭鸶藤、蜂窠,等分为末。每取一两,加水五碗煎成三碗,熏洗痛处。 牙痛。用泽漆研为末,开水泡汁漱口。 瘰疬。用泽漆一、二捆,加水二桶,熬成一桶。去渣,再熬成膏一碗,收存瓶中。用时先以椒、葱、槐枝把患处洗净,然后用膏涂搽,几次之后好可见效。 癣疮。用泽漆晒干,研为末,调油涂搽。 附方 泽漆是利水的名药,功效很象大戟,但泽漆的茎叶煮熟之后便没有毒,因此更宜推广利用。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泽漆》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泽漆》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益智子

气味 (仁)辛、温、无毒。 主治 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 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调下。 白浊腹满。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腹胀痛,泻不止。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妇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细)一钱,米汤加一点盐冲服。 口臭。用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益智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益智子》
类型:

病中写怀寄李九渊

出门见斋颜,十日不一逢。 以我腹中满,忆君头上风。 头风尚可炙,腹满何由通。 受气我亦薄,况乃疾病攻。 五十去始衰,三四谢春冬。 鬓颜忽已雕,血气少复充。 客来索我书,颖秃不能供。 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 以兹日衮衮,永负全生功。 长揖谢茅君,安静以待终。
收藏 陈献章《病中写怀寄李九渊》
复制 陈献章《病中写怀寄李九渊》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