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题厅壁的拼音版

  • tài
    yuán
    tīng
  • péi
  • wēi
    shì
    jīng
    fēi
    róng
    shì
    kōng
  • bái
    tóu
    guān
    shě
    jīn
    yòu
    chūn
    fēng
裴度介绍和裴度诗词大全

裴度

唐河东闻喜人,字中立。德宗贞元五年进士。宪宗元和时,历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平藩镇。唐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朝,遇刺伤首。议者欲罢度,帝不听,即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以......
复制作者 裴度
猜您喜欢

殷君简亭记

形式:

君之言曰:某幼习进士业,窃志远大,成童入邑庠,大夫刘公与邑师吴先生辄深器之。已而应格游国学,今阁老石公为司成,更缪与之。每试辄列优等,久弗利场屋,比谒选,铨曹当道,且之。盖亦期以大进。然某自意,岂终为造物者抑?时与志违,遂浩然南归,治田数亩,构小亭,优游其间。若将终身焉。然赋兴疏略坦率,自幼以至壮强,所存发唯一诚。治家接物,悃而不饰,质真而无伪。事来乃应言,往即忘不解适莫梭,计无一毫滞于中,故于人亦无闲然。至非礼冈法,虽小不敢为,理直气锐,故势焰又有所不避焉。大帅惟持其大而略其小,守其本而不屑乎其末。窃以为类德之简者。此简之所以自寓而亭之,所由名也。噫!君其善自治,且善自名哉。简德之懿也,古之人贵之,后世异焉。简者事至而应物来而名当,而作讫而息,不加之烦扰云尔。《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岂细善邪?后之简者,一切以聊且苟略不尽理,以为事不当务者力焉,而当务者反之,是戾而已矣。何简之谓乎?君,端人也,平生不闲妄一语,其所自道居然,确论也。予固知君嘉哉。其为言非讷而弗出,出之不支不,当理达事而止也笃哉。其为行,非伏藏而弗动,动之不矫不蔓,当理达事而止也贞哉。其为学与仕,不亟不徐,时藏而修时,行而用令,内足以行志。外足以泽物。不欲速躁进而安小成也,然且冲融熙夷,静以自怡,而无伤其高夫,如是岂非简之本情?古人所事而今之鲜能者,与我陟君亭,为君镵铭其左曰:敬敬者,简之本,雍之言,孔之训也。其右曰:文文者,简之贲,孔之述,思之闻也。而殷君日游乎其间,使简之道立而敬,宰之文行之,烝烝然君子哉。嘉靖五年,岁在丙戌秋八月既望后六日,前判应天府吴郡祝允明晞哲甫记,时年六十有七,沉疴初间,起而试笔书之。

复制 祝允明 《殷君简亭记》

任光禄竹溪记

形式: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复制 唐顺之 《任光禄竹溪记》
类型:

信陵君救赵论

形式: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liú)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huī)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复制 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类型:

治安疏

形式: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瘼一有所不闻,将一有所不得知而行,其任为不称。是故养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谀顺曲从,致使实祸蔽塞,主不上闻焉,无足言矣。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 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毋乃使之反求眩瞀,失趋舍矣乎?非通论也。 臣受国恩厚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容悦,不过计,披肝胆为陛下言之。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仁类柔,慈恕恭俭,虽有近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致安治颂之,谀也。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陛下天质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帝之励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专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即位初年,刬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举其略,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辨分,除圣贤土木之像,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天下欣欣然以大有作为仰之。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然文帝能充其仁顺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而贯朽粟陈,民少康阜,三代下称贤君焉。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遥兴可得而一意修玄。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膏脂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馀年不视朝,纲纪弛矣;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悬磬,十馀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迩者严嵩罢黜,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知之不可谓愚,诗云:「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岂以圣人而绝无过举哉?古昔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也。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今乃建醮修斋,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建宫筑室,工部极力经营;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一正言焉。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谀之甚也。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内外臣工,其官守,其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偏也。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诸臣顾身念重,得一官多以欺败、脏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已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挠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其不然者,君意臣言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已拒谏。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臆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今日之谓也。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一二事形迹说既为诸臣解之矣。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修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下之亦未见方外士汉、唐、宋存至今日,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昔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因而第之以成九畴。《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泄此万古不传之秘,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藉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事也。宋真宗获天书于乾佑山,孙奭进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桃必采而得,药必工捣合而成者也。无因而至,桃、药有足行耶?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至今日左右奸人,逆揣陛下悬思妄念,区区桃、药导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可不治,而玄修无害矣乎?夫人幼而学,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即近事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昔为贪窃,今为逆本。梁材守官守道,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至今首称之。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先而已。诸臣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违,苟举故事。洁已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得非有所牵掣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陛下欲诸臣惟予行而莫逆也,而责之效忠,付之以翼为明听也,又欲其顺吾玄修土木之误,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有臣如仪衍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之业,无是理也。陛下诚知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不安不治由之,翻然悔悟,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身与皋、夔、伊、傅相后先,明良喜起,都俞吁咈。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厨役、锦衣卫恩荫、诸衙门带俸,举凡无事而官多矣。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部光禄寺诸厂藏段绢、粮料、珠宝、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一节省而国有馀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而陛下何不为之?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之行;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敦本行而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使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远之业,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百废具举,百弊刬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为之?节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绪,抚按科道纠率肃清于其间,陛下持大纲、稽治要而责成焉。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恭已无为之道也。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民物熙浃,薰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有真乐矣。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道与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有真寿矣。此理之所有,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若夫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理所无者也。理之所无而切切然散爵禄、竦精神,玄修求之,悬思凿想,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君道不下在,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诚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惓惓为陛下一言之。一反情易向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于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慄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复制 海瑞 《治安疏》
类型:
奏疏 

百山歌

形式:

山途历四省,逾山踄百邦。山从地分域,地因山别疆。 穿山繇山径,依山止山乡。山蔬备晚食,山鸡促晓行。 行行周山绕,宛在山中央。山心含故意,入山独彷徨。 迤逦擐山足,跌踢陟山嶈。山岚蒙山暖,山树拂山凉。 山容撤山景,山气发山光。山日浮晃荡,山峰破浑茫。 山风吐山响,山云焕山妆。山中静藏月,山外远连江。 山峡流清澈,山谷激飙扬。山泉幽以荥,山林静而芳。 山陵断还续,山蹊纡复墇。山舟横山渡,山榾引山梁。 屴崱连山脉, 嶫郁山岗。山居宅山曲,山家隐山傍。 山城山作邑,山民 如狼。山田多绕埆,山村掩寂荒。 山中何所有,山坂富牛羊。山童啸山歌,两两在山畼。 秋深山薄绿,冬至山敛黄。离叶散山翠,振条落山苍。 山花孤承露,山卉半染霜。山松开山籁,山桂郁山香。 山篱垂山菊,山竹披山篁。山骨劳巧匠,山鬼筑夜墙。 山门 夹水,山观寂飞窗。雨蒙山先翳,天霩山自暘。 山庵如鸡栖,山路多羊肠。崒嵂崇山髻,嶣 结山鬃。 山石参山势,山滩竞山强。环山多郁垒,梯山就崆 。 只随山俯仰,莫计山短长。近山历可数,远山垒可望。 期着东山屐,先拟北山章。全挹西山爽,还归南山阳。 久从山朝暮,微识山行藏。赋成百山语,歌与百山商。

复制 郭之奇 《百山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