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蔡幼嶷的拼音版

  • bié
    cài
    yòu
  • xuē
  •  
     
     
     
    de
    xiāng
    féng
    èr
    yuè
    chūn
    táo
    huā
    jǐn
    cǎo
    yīn
  •  
     
     
     
    huáng
    liǎng
    liǎng
    yīn
    zài
    hǎo
    yáng
    liǔ
    wǎn
    zhù
    rén
  •  
     
     
     
    qiān
    jīn
    zhòng
    rán
    nuò
    kāng
    kǎi
    xīn
    suǒ
    tuō
  •  
     
     
     
    niǎo
    lián
    zhī
    dīng
    níng
    jiào
    cuò
  •  
     
     
     
    kān
    fēng
    fāng
    fēi
    tài
    chūn
    guāng
    shí
  •  
     
     
     
    shì
    yuān
    yāng
    jīng
    mèng
    duàn
    fān
    chéng
    duàn
    bié
    bēi
  •  
     
     
     
    luó
    shān
    hóng
    shī
    湿
    hén
    tòu
    lián
    jiǔ
    xǐng
    chóu
    jiù
  •  
     
     
     
    zhī
    chǔ
    gèng
    jūn
    yuè
    míng
    rén
    jìng
    huáng
    hūn
    hòu
薛素介绍和薛素诗词大全

薛素

明苏州人。妓女。能画兰竹,作小诗。善击弹走马,以女侠自命。画像传至酉阳,土司彭氏深慕好之。中年长斋礼佛。数嫁皆不终。晚归吴下富家翁,为房老以终。...
复制作者 薛素
猜您喜欢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四节

孟子
形式: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四节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三节

孟子
形式: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三节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七节

孟子
形式: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七节》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四节

孟子
形式: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四节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六节

孟子
形式: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六节 》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