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天章书示暂往蓝田兼阅山水以答来贶的拼音版

  • gōng
    tiān
    zhāng
    shū
    shì
    zàn
    wǎng
    lán
    tián
    jiān
    yuè
    shān
    shuǐ
    lái
    kuàng
  • wén
    yàn
  • zàn
    wǎng
    guān
    fēng
    pèi
    cóng
    róng
    shǎng
    huá
  • lán
    shān
    qīng
    yǒu
    wǎng
    shuǐ
    shā
  • lín
    jìng
    wén
    yòu
    chuān
    zhǎng
    jiàn
    luò
    xiá
  • xún
    yōu
    jìng
    chù
    zhú
    dào
    nán
    tuó
文彦博介绍和文彦博诗词大全

文彦博

宋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
复制作者 文彦博
猜您喜欢

难经 · 论脏腑 · 三十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脏腑 · 三十难》

难经 · 论脏腑 · 四十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脏腑 · 四十难》

难经 · 论脉 · 十三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七,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脉 · 十三难》

难经 · 论脉 · 十四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脉有损、至,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 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其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脉 · 十四难》

难经 · 论脏腑 · 三十七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 然:五脏者,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 邪在五腑,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 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凑理。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脏腑 · 三十七难》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