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登多景楼的拼音版

  • shuǐ
    diào
    tóu
    ·
    ·
    dēng
    duō
    jǐng
    lóu
  • yáng
    yán
    zhèng
  •  
     
     
     
    hán
    yǎn
    luàn
    kōng
    kuò
    shèng
    qiū
    qiáng
    dǒu
    jiǔ
    xīng
    shàng
    zuì
    gāo
    lóu
    shū
    juàn
    jiāng
    shān
    huà
    yìng
    lóng
    bēi
    xiào
    xiá
    yuàn
    shī
    chóu
    fēng
    qiǎo
    fēn
    lěng
    qiú
  •  
     
     
     
    xǐng
    rán
    chéng
    gǎn
    kǎi
    wàng
    shén
    zhōu
    lián
    bào
    guó
    kòng
    bái
    fēn
    tóu
    dōu
    píng
    shēng
    zhǐ
    zuò
    jīn
    qiáo
    cuì
    suì
    wǎn
    ruò
    wéi
    móu
    zhàng
    jiāng
    yuè
    fèn
    shā
    ōu
杨炎正介绍和杨炎正诗词大全

杨炎正

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
复制作者 杨炎正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仙茅

形式:

释名 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气味 (根)辛、温、有毒。 主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 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仙茅》

本草纲目 · 草部 · 丹参

形式:

释名 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称“丹参散”。 小科下血。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 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小儿惊发热。用丹参、雷丸各半两,与猪油二两,同煎几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时,摩汁在儿身。此方称“丹参摩膏”。 乳痈。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钱,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浓汁敷乳上。 热油烫伤与火伤。用丹参八两,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取以涂伤处。 附方 丹通用常用为妇科要药。不问产前产后、月经情况如何,都可以用。它既破瘀血,又预处理新血。既能安生胎,又能下死胎。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丹参》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草

形式:

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各种痈疽。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划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草》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面

形式:

释名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七年三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面》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芝

形式:

集解 石芝者,石象芝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山间有树,根干枝条皆石,而中有叶如榴,袅袅茂翠,开花似桂微黄。嘉靖丁巳,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而不知其名。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此乃石桂芝也。海边有石梅,枝干横斜,石柏,叶如侧柏,亦是石桂之类云。 主治 洪曰: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芝》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