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睢阳作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座空城,日渐艰危。
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
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
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
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注释
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接战:指交战。
侔:等同。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若:一作“效”。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厌:压住。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裹疮:指包扎伤口。
饮血:指浴血奋战。陴(pī):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移:改变。
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守睢阳作》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时苦战的记录。开头二句“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

  战斗从春天开始,一个“苦”字包含了爱国将士无数含辛茹苦的经历。“孤城”二字,写出了瞧阳孤立无援的处境;“日渐”二字,写出了睢阳危机的步步逼近;一个“危”字,惊心动魄。这说明,诗人不以漫长的“春来苦”为苦,而以睢阳这战略要地的“日渐危”为忧,诗人忧国忧民,置生死度外的满腔爱国情怀就清晰可见了。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二句,说明敌我双方攻守的阵势。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这就愈显出了上文中的“孤城”之孤;而唐在城墙上以五人为伍分兵警戒,如同平地对垒的鱼丽阵容一样严整,这就透露出唐军广大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诗人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承接上文,写诗人对叛军的刻骨仇恨和指挥从容自若。“屡”字表明了敌人进攻的频繁,“厌”字则入木三分地绘出了诗人对叛军的义愤之情。张巡在《谢加金吾表》中曾向唐肃宗李亨汇报“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四十七日内就有那么多场战斗;是日经年,其战斗次数之多就可想而知了。面对如此频繁的战斗,想到睢阳保卫战在全局的重要位置,诗人心中分外自豪,“时将白羽挥”五字是一洗战斗的血腥之气,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那仿佛诸葛亮羽扇纶巾,“指麾三军,皆从其进止”(《三国志》)般的儒将风度。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二句,主要是为唐军广大将士雕像。“疮”字表示伤口决非新创,表明战事的艰苦卓绝,旧创未好又添新伤,“裹”字表明了将士不顾伤痛,带伤苦战。一个“犹”字,出神入化,成功地体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强毅力。“饮血”者是指重伤员,战伤痛得他们流下眼泪,但听到战斗警报,他们同样拼尽全力爬上城头矮墙,竭尽全力防守。据《通鉴·唐纪三十五》记载,至德二年七月,“诸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通鉴·唐纪三十六》记载,同年冬十月,“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卫睢阳,守城兵士把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最后被迫罗雀、掘鼠、杀马。“人知必死,莫有叛者。”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二句,是说自己誓死报国的意志也永远不会动摇。一个“难敌”,一个“不移”,把诗人赤子爱国心给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最后两句“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是诗人在绝境中的感叹之辞,在孤城将陷、人将殉国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心计”。这最后的一笔使全诗感情达到高潮,说明诗人不但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形象,也是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

  除了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不朽形象之外,这首诗歌叙事简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全诗十二句,除去开头两句、结尾两句之外,其余八句,每两句间均各各对偶,每副对句又都对仗工稳,自然,饶有韵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正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率所部十万余人围攻睢阳。张巡闻讯,当即奔赴睢阳,与许远合力御敌,困守经年,战斗惨烈。后以粮断城陷,张巡与许远、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这首《守睢阳作》诗即是张巡困守睢阳孤城危急时所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座空城,日渐艰危。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注释

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接战:指交战。 侔:等同。 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若:一作「效」。 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厌:压住。 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裹疮:指包扎伤口。 饮血:指浴血奋战。 陴(pí):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移:改变。 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守睢阳作》是唐代将领张巡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生动地记录了张巡等人所领导的睢阳保卫战异常艰苦的过程,表达了将士们坚韧不拔、誓死抗击叛军的坚强决心,是作者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杰作。全诗形象鲜明传神,语言简洁生动,风格慷慨壮烈,颇具英雄之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欧阳修等《新唐书·忠义传》: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为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 吴乔《围炉诗话》:张睢阳《闻笛》诗及《守睢阳》排律,当置六经中敬礼之,勿作诗读。 《静居绪言》:张睢阳诗不多,亦足轥轹一时。其《闻笛》诗,人多采之。如《守睢阳》诗……博大工稳,置之杜老集中,几难轩轾。 余成教《石园诗话》:禄山反,(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婴城自守,经年城陷,死节。有诗云:「……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巡介绍和张巡诗词大全

诗人:张巡

张巡,唐朝著名将领,安史之乱时期的著名英雄,史称张中丞、尪公,祖籍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生于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州南阳市彭桥镇北张)。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中进士,初仕太子通事舍人,後出任清河(......
复制作者 张巡
猜您喜欢

病项

形式:

人生自召百一病,伤彼六欲兼七情。 我今有病出偶尔,开口欲说难为名。 幸非寒战与潮热,一痛却使心怦怦。 籧篨戚施古人疾,二者一旦来相婴。 执书未暇矻矻坐,伏枕顿作咿咿声。 千钧重负未容释,更觉肩背遭笞榜。 董宣不屈汉公主,徐积已见胡先生。 昨朝向人忽作别,即欲回顾仍前行。 昂头莫肯少轻诺,侧目欲就多欢迎。 我生由来泛掘强,只今见者尤加惊。 独鹤引吭频饮啄,大鸡盛气相喧争。 嗟吁元首本无恙,股肱何不思扶倾。 端愁蔓延入骨髓,此病始知为匪轻。 轩岐医经动盈卷,不识何药堪煎烹。 莫如闭户学导引,动荡血脉方和平。 未能痛定得思痛,把笔遣闷诗先成。

复制 吴宽 《病项》

钟馗元夜出游图

形式:

终南老馗状酕醄,虎靴乌弁鸭色袍。青天白日不肯出,上元之夜始出为游遨。 鬼门关头月轮高,乌犍背稳如駼駣。鬼妇涂两颊,鬼子垂一髦,徒御杂沓声嗷嘈。 导以灵姑旗,翼以大食刀。荼垒左执鞭,质矫右属櫜。 方明前持漆灯,张若后拥牦旄。离未罔两不可一二数,肩担背负手且操。 奇形狞色使人怕,一似貙驳枭獍兼猿猱。战伤人血化磷火,各出照地点点如焚膏。 阴风飒飒吹荒皋,百怪屏气不敢号。汝辈远遁莫我遭,我欲饮汝血,甘如饮醇醪。 我欲啖汝肉,美如啖羊羔,肯容汝辈在世长贪饕。 吁嗟乎老馗,真为百鬼中一豪。所以唐皇想其像,诏令道子写以五色毫。 吾尝疑其事,展图不觉再把短发临风搔。忆当天宝年,左右皆鬼曹。 林甫朝中逞狐媚,禄山殿上作虎嗥。当时设有老馗者,安得纵彼二鬼逃。 便须缚以苍水使者所扪之赤绦,献于天阍,尸诸兽牢,寝其皮,拔其毛。 效尔一日驱驰劳,坐令温泉生污泥,骊山长蓬蒿? 上除唐家百年害,下受唐史千年褒。却来上元夜,任尔烧灯并伐鼛。

复制 吴宽 《钟馗元夜出游图》
类型:

答于乔次韵谢送冬笋

形式:

西郭清风棋墅开,门前俗物敢持来。聊供香饭抄云子,为想长镵雪堆。 空腹冷含金琐碎,壮心未怯玉崔嵬。知君能画非馋守,乞与鹅溪绢剪裁。

复制 吴宽 《答于乔次韵谢送冬笋》

为屠大理题石田画

形式:

生绢丈许画者谁,石田老人今画师。 年来都下家家有,此幅吾知出亲手。 笔意纵横信所之,夹岸翛然已疏柳。 溪阴欲渡无舟楫,万杙成桥远相接。 何处诗人跨瘦?,破帽欹风粘落叶。 两山对峙开高关,谽谺梵宇容千间。 半空丹雘势突兀,雪窦天台真等闲。 老人昔共游虞山,此景仿佛曾跻攀。 昆湖荡漾临几席,水绕渔庄凡几湾。 京华十年走尘土,看画分明能破颜。 山林在望鸟飞倦,春到江南吾欲还。

复制 吴宽 《为屠大理题石田画》

病后独游园中

形式:

八尺筇枝在手中,小园游处拟温公。 离奇不合翻多寿,伛偻安能更直躬。 足弱敢临阶石乱,眼昏浑觉□花空。 绿阴满地闻啼鸟,此乐何如与众同。

复制 吴宽 《病后独游园中》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