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大都西山

冷云间,夕阳楼外数峰闲。等闲不许俗人看,雨髻烟鬟。倚西风十二阑,休长叹。不多时暮霭风吹散,西山看我,我看西山。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隔着夕阳映照下的楼殿,在阴冷的浓云之间,西山露出冷清清的几座峰尖。那山头就像烟雨中的美人髻鬟,朦朦胧胧,不肯轻易让俗人看清它的真面。我在秋风中倚遍曲折的栏杆,又何必为之长叹。不多时晚风将夜雾驱散,西山注视着我,我也端详着它的容颜。

注释
大都西山:北京西山,属太行山脉之余段,为历史上的著名风景区。
等闲:寻常。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小令写的是赏看大都西山,文法曲折多致,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受。

  “冷云间”三字起笔一总,营造了特殊条件下的西山景观。这一起语颇可借用《红楼梦》对凤姐“一夜北风紧”开笔的评价:“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冷云”是阴云、浓云、令人心情沉重之云,写西山先写此云,便点现了出师不利的第一感。先以“冷云”占据画面,第二句的“夕阳”、“楼外”、“数峰闲”,就有依次破云而出的动感,弥漫着一种清冷寂寞的气氛,暗示了作者登楼远眺的孤独。虽则“数峰”露现于冷云之间,却不肯将庐山真面轻易示人,三、四两句,就在文气上推出了这一波折。这两句是倒装,“髻”、“鬟”均以美人的发式喻山,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已有成例。曲中是“雨髻烟鬟”,这就补充了“冷云”的来历,原来此时正值雨霁,夕阳固然露了脸,但云层之上的西山峰头依然缠结着雨意。“雨髻烟鬟”,将西山的巍伟及山顶云罩雾绕的朦胧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将“数峰”的朦胧,说成是“等闲不许俗人看”,为西山占重身份,也表现出自己是它的知音。所以他在西风中倚遍栏杆,执著等待,并不为眼前的遗憾景象而长叹。果然峰回路转,不多时暮霭吹散,掀去了雨雾的面纱。文笔至此也豁然开朗,“西山看我,我看西山”,令人想起前人“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的快意境界。

  这首小令以看山的经历为表,寓寄了诗人对人生的观照与信念。这一点,我们不难从曲中的喻示中发现和领会。“冷云”代表了精神追求中的阻碍与迷障,但只要与理想信念心心相印,执著不渝,终究乌云遮不住太阳。西山“等闲不许俗人看”,而最终却与作者契合交融,“西山看我,我看西山”,其间诗人以脱俗孤高自许的用意,也是十分明显的。

  顺便一说,〔殿前欢〕末二句的颠倒语序、分说合观,并非作者的首创,阿里西瑛的“呵呵笑我,我笑呵呵”,贯云石的“功名戏我,我戏功名”,乔吉的“人多笑我,我笑人多”,张可久的“青山爱我,我爱青山”,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先例。而本曲中的“西山看我,我看西山”,物我交融,兴寄高远,可说是散曲创作继承发展中青出于蓝的例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唐毅夫

字、里、生卒年及生平均无考,约元仁宗延佑中前后在世。工作散曲,有怨雪一套,今存。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
复制作者 唐毅夫
猜您喜欢

灵岩寺西入石路用唐刘长卿韵二首 其一

形式:

峰雪全皴柏,蹊春未点苔。 寒钟云表落,溅瀑涧边回。 游目无暇接,悦心初度来。 佛原不碍古,士亦得称开。 境自苻秦辟,松犹元奘栽。 石泉信清冽,便可试茶杯。

复制 弘历 《灵岩寺西入石路用唐刘长卿韵二首 其一》

赋得洗车雨六韵

形式:

高树晚霞晴,油云岭外生。 秋霖飞倏忽,七夕度分明。 拂汉曾无爽,随轮似有情。 定应命造父,岂为降方平。 碧落宁留滓,金根待洗清。 不知谁最恨,点滴听深更。

复制 弘历 《赋得洗车雨六韵》

赋得手植桧叠旧作韵

形式:

松身还柏叶,拔地复拿天。 龙角均无见,鸿名独尚传。 真称卓立尔,那藉屈蟠焉。 新干仍连理,太清空左缠。 重看承瑞露,会得拂祥烟。 遥忆缁帷映,敦书励已千。

复制 弘历 《赋得手植桧叠旧作韵》

仲春释奠先师

形式:

经筵昨甫过,释奠此亲临。 宁仅崇文典,惟殷望道心。 衣冠集鱼雅,殿幕仰深沉。 道法参天地,神依贯古今。 千年绵后裔,六佾协元音。 圣藻光楣梠,君师责并钦。

复制 弘历 《仲春释奠先师》

冬月怀军前十四韵

形式:

千军逾老上,五月定伊犁。 尽抚准噶尔,生擒达瓦齐。 成功真太速,居盛戒无倪。 天道满招损,人情利致迷。 樊崇降顿悔,哱拜志全携。 狼子心终野,鹰雏饱不栖。 伤心缘失楚,嫌畏已连氐。 乌合知难固,蛮封况各提。 王师因示讨,义问岂应稽。 念彼荷戈者,仍吟击鼓兮。 雪山经岨峿,铁甲卧寒凄。 为此心常恻,宁能乐独禔。 驰书怜驿马,问夜达晨鸡。 露布重殷伫,永清绥狄鞮。

复制 弘历 《冬月怀军前十四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