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吹荡汀洲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
天空中再不见大雁的身影,傍晚时分的千山如破晓时宁静。
渔翁已感受到寒意准备归家去,却发现已不记得来时路。
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只自在漂流,被厚厚云层笼罩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注释
白浩浩:形容一望无际的白色。
巴陵:现湖南岳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

  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陈孚介绍和陈孚诗词大全

诗人: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
复制作者 陈孚
猜您喜欢

纪南道中望荆渚

形式:

地经三国斗龙蛇,江势天形控蜀巴。 藏雨鸟归荒冢树,采金人聚浅壕沙。 子囊城废今秋草,高氏宫遗昔井蛙。 倦客诗情真劫劫,得于鞍马似曹家。

复制 刘摰 《纪南道中望荆渚》

次韵邹泽民感事

形式:

河湟虮虱玩天恩,饷馈驱驰不足论。 陛下至神收庙算,诸公何术偃戎轩。 凯歌计日登宗祀,归将惊秋望故园。 贱士江湖真碌碌,狂吟无以谢乾坤。

复制 刘摰 《次韵邹泽民感事》

赠南岳董

形式:

身在南山非隐沦,闲中官贵异风尘。 清泉白日预何事,华发彩衣今几人。 虚室图书忘岁月,寿筵香火祝君亲。 朝廷不以忠移孝,又说恩函拜命新。

复制 刘摰 《赠南岳董》

挽宋次道二首

形式:

平生襟尚苦清通,白首耽心翰墨中。 万卷囊书推沈氏,一时碑字贵颜公。 尘栖村馆稀宾至,山抱佳城与祖同。 已矣善人那复见,萧萧溱洧只秋风。

复制 刘摰 《挽宋次道二首》

次韵唐诵植棕榈三绝句

形式:

荣悴逐时序,纷纷红翠多。 谁同岁寒操,旁有羽林戈。

复制 刘摰 《次韵唐诵植棕榈三绝句》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