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睢阳寓馆感旧题壁

惆怅复惆怅,直视草茫茫。
风摇葵子藚叶,蝼蝈上空墙。
满目西州门内,转眼黄公垆畔,前事惹思量。
摇膝并负手,绕柱更循廊。
天欲黑,灯半绿,月微黄。
中年哀乐,何况人又在他乡。
飘去娇丝脆板,留下残香剩茗,狼藉小纱窗。
拨置不足道,念此断人肠。
陈维崧介绍和陈维崧诗词大全

诗人: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
复制作者 陈维崧
猜您喜欢

九日登响山奉呈同游者

形式:

响山临响潭,曾识太白来。 我欲游其间,却愧非仙才。 况乃博微官,终年走尘埃。 幸兹九日至,获与群彦陪。 高秋惨云物,薄日翳复开。 驻马青松阴,披衿上崔嵬。 前睨孤城低,下瞰清溪回。 诸峰送远色,揽结何雄哉。 野菊半含英,浊醪初发醅。 且尽一笑欢,良会不易谐。 溪山宛如昨,斯人化飞灰。 想见登临时,逸气横九垓。 宁知千载后,我辈兹徘徊。 呼之傥可作,相共挥予杯。 凄其暮色合,飒飒疾雨催。 扶携下登舟,水行沿湾隈。 仰看千仞壁,浩歌散馀哀。

复制 吴师道 《九日登响山奉呈同游者》
类型:

庐山纪游赠黄伯庸

形式:

昔闻匡庐名,今睹雄秀姿。 我舟薄其趾,阴雨深蔽之。 平生洁清念,谅受庐君知。 宁辞三日淹,未恨一见迟。 邂逅得佳士,欣然即追随。 时云散诸峰,攒青逗参差。 五色太古色,相对心融怡。 披衿寻鹿迹,抉洞徵贤祠。 风雩杳馀韵,书台抗层基。 前瞻辨五乳,仰顾指狻猊。 却招白鹤仙,下瞰神龙陂。 飞桥度三峡,舣棹凌深危。 喷涛电雪眩,转石雷霆驰。 薄暮不可留,淅淅山风悲。 明发开先游,寒溪涉清漪。 入门双剑色,夹道万虬枝。 飞虹泻青嶂,漱玉下深池。 竹亭夐幽阒,四壁多残碑。 出林送落日,踏月仍遨嬉。 移舟星子湾,回首烟雾时。 归来记所历,一一天下奇。 兹山信绵邃,览胜犹多遗。 简书属有程,逼仄嗟绊羁。 悠悠此时路,依依后来期。 巢栖云松间,瓢饮涧水湄。 昔贤有高躅,安用微官为。

复制 吴师道 《庐山纪游赠黄伯庸》
类型:

望九华山

形式:

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 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 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 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 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

复制 吴师道 《望九华山》
类型:

十二月二十二日宿七里寺书壁

形式:

微宦不适意,一身抱长忧。 况此凶歉年,饿者拥道周。 及物岂无念,越职非所尤。 博济古云难,劝分动成仇。 荒村走风雪,破寺寒飕飕。 中夜耿不眠,胡为此淹留。

复制 吴师道 《十二月二十二日宿七里寺书壁》

过常山赵忠简公墓

形式:

客行常山道,溪駃波沄沄。 溯流睇崇冈,问是丞相坟。 舍舟步榛翳,隧道不复分。 石麟已零落,宰树何披纷。 其傍曾玄居,混迹随耕耘。 亦有显仕者,远去忘榆枌。 长吏类俗流,但识期会勤。 葺治禁樵采,此事今无闻。 堂堂中兴烈,忠正而德文。 祸胎偃月奸,冤魄炎海氛。 凄凉槥车还,仓卒书疏焚。 谁知尉职卑,乃能杜使君。 苍天佑贤俊,微尔几空群。 兴怀慨前事,空山黯愁云。 咸阳骨安在,唾骂奚足云。 骑箕俨天上,千载弥清芬。

复制 吴师道 《过常山赵忠简公墓》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