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道士之成都严真观

严君名不朽,道出二经中。
归去精诚恳,还应梦寐通。
池台镜定月,松桧雨馀风。
想对灵玄忆,人间恋若空。
项斯介绍和项斯诗词大全

诗人:项斯

唐台州临海人,字子迁。工诗。其诗清妙奇绝,为张籍所知赏。敬宗宝历至文宗开成之际,声价藉甚。斯性疏旷,初筑庐于杭州径山朝阳峰前,交结净者,如此三十余年。武宗会昌三年,以诗卷谒杨敬之,敬之赠诗云:“平生不......
复制作者 项斯
猜您喜欢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

形式:

“颜子不迁怒,不二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三

形式:

马子莘问:“‘修道之教’,旧说谓圣人品节吾性之固有,以为法于天下,若礼、乐、刑、政之属。此意如何?” 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减不得,不假修饰的,何须要圣人品节?却是不完全的物件!礼、乐、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谓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若如先儒之说,下面由教入道的,缘何舍了圣人礼、乐、刑、政之教,别说出一段戒慎恐惧工夫?却是圣人之教为虚设矣。” 子莘请问。 先生曰:“子思性、道、教皆从本原上说。天命于人则命便谓之性,率性而行则性便谓之道,修道而学则道便谓之教。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修道是诚之者事,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也。圣人率性而行即是道。圣人以下未能率性,于道未免有过不及,故须修道。修道则贤知者不得而过,愚不肖者不得而不及,都要循着这个道,则道便是个教。此‘教’字与‘天道至教’‘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之‘教’同。‘修道’字与‘修道以仁’同。人能修道,然后能不违于道,以复其性之本体,则亦是圣人率性之道矣。下面‘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如《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尽性至命。”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十三》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八十

形式:

问:“延平云:‘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 先生曰:“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若析心与理言之,恐亦未善。” 又问:“释氏于世间一切情欲之私,都不染着,似无私心;但外弃人伦,却似未当理。” 曰:“亦只是一统事,都只是成就他一个私己的心。”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八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四

形式: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四》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五

形式:

守衡问:“《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工夫只是格物,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又有正心之功,有所忿鉣好乐则不得其正,何也?” 先生曰:“此要自思得之,知此则知‘未发之中’矣。” 守衡再三请。 曰:“为学工夫有浅深,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便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所以说‘有所忿鉣、好乐,则不得其正’,正心只是诚意功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常要鉴空衡平,这便是‘未发之中’。”

复制 王守仁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五》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