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答诗社诸君

卖药韩康伯,能诗张志和。
真钢须百炼,明镜要重磨。
眼底如君少,闲中得子多。
兵连犹未解,莫厌数相过。
段成己介绍和段成己诗词大全

诗人: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诚之,号菊轩。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间进士,授宜阳主簿。入元不仕。...
复制作者 段成己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仙茅

形式:

释名 亦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气味 (根)辛、温、有毒。 主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 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仙茅》

本草纲目 · 草部 · 丹参

形式:

释名 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奔马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称“丹参散”。 小科下血。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 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小儿惊发热。用丹参、雷丸各半两,与猪油二两,同煎几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时,摩汁在儿身。此方称“丹参摩膏”。 乳痈。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钱,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浓汁敷乳上。 热油烫伤与火伤。用丹参八两,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取以涂伤处。 附方 丹通用常用为妇科要药。不问产前产后、月经情况如何,都可以用。它既破瘀血,又预处理新血。既能安生胎,又能下死胎。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丹参》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草

形式:

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不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各种痈疽。用甘划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划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粉、麻油调敷。 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草》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面

形式:

释名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七年三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面》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芝

形式:

集解 石芝者,石象芝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山间有树,根干枝条皆石,而中有叶如榴,袅袅茂翠,开花似桂微黄。嘉靖丁巳,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而不知其名。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此乃石桂芝也。海边有石梅,枝干横斜,石柏,叶如侧柏,亦是石桂之类云。 主治 洪曰: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芝》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