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 · 五里滩头风欲平

唐代 : 无名氏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在紧张的劳动过程中,是没有空闲时间来欣赏船外的美景的,但在劳动之余,船夫们不仅轻松,而且欢快,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注释

五里滩头:原作“五两竿头”,“五里”应为“五量”,即“五两”。 闪烁:原作“陕汋”,音近而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词它是较为特别的。它喜欢用口语,思想新颖,调子轻快,读起来满有船夫曲的味道。因为,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间词。它的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甚至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传了近九百年,直到驰名中外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在1899年或1900年被打开,人们才有机会读到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送王耔山赴疏勒二首 其一

形式:

虚堂悬莫邪,六月血风冷。 森然墙壁间,魑魅不留影。 路人何栗栗,宁与魑魅等。 平生有肝胆,爱尔寒芒炯。 吾且藏吾刀,百怪已知警。 春宵忽龙啸,离别在俄顷。 临行期烂醉,无奈孤怀醒。 庄生夸剑术,斯义推未尽。 太刚诚易折,惜哉此锋颖。 将为绕指柔,宛转意难忍。 置君刚柔间,光敛神愈静。 一试百踌躇,砉然中其肯。

复制 施补华 《送王耔山赴疏勒二首 其一》

抵苏巴什甚热

形式:

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 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 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 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

复制 施补华 《抵苏巴什甚热》

马上闲吟七首 其七

形式:

椎冰凿雪谒官人,圣代重逢日月新。 万里一心依北极,乾隆皇帝子孙民。

复制 施补华 《马上闲吟七首 其七》

伊拉里克河水利林文忠公遣戍时所开,所谓四十八坎儿也,贤者所至,有益于民如此

形式:

海族群吹浪,疆臣远负戈。 田功相与劝,水利至今多。 垂柳家家树,回流处处科。 白头遗老在,怀德涕滂沱。

复制 施补华 《伊拉里克河水利林文忠公遣戍时所开,所谓四十八坎儿也,贤者所至,有益于民如此》

过赛里木

形式:

西域之国三十六,姑墨当今赛里木。 刘平国碑我所搜,编入赵家金石录。 永寿三年作四年,改元恩诏阻遥传。 龟兹乌垒长怀古,策马亭亭汉月圆。

复制 施补华 《过赛里木》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