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评析

这首七言绝句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安石介绍和王安石诗词大全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
复制作者 王安石
猜您喜欢

次张演翁林元惠韵

形式:

朱门小驻使君车,二老风流入画图。 但有觥筹供笑语,从教岁月上髯须。 诗成华烛留残蜡,客醉高歌叩缺壶。 更起争棋夸得隽,不应局蹙守边隅。

复制 朱松 《次张演翁林元惠韵》
类型:

雨二绝句

形式:

纤纤花入麦,漫漫雨黄梅。 泥径无人度,风帘为燕开。

复制 朱松 《雨二绝句》
类型:

次韵答梦得送荆公墨刻

形式:

相马评书世未知,要从风骨识权奇。 半山妙墨翻风雨,尚有典刑今复谁。

复制 朱松 《次韵答梦得送荆公墨刻》
类型:

熊积道桂轩

形式:

觅种老蟾窟,培根芹水傍。 书灯移素影,诗笔带馀香。 家计传韦业,孙枝继郤芳。 山川供秀润,兰玉竞辉光。 那把攀云手,空持种树方。 嗟无月胁句,恶语污君梁。

复制 朱松 《熊积道桂轩》
类型:

寄江少明

形式:

龙卷风云一发蟠,不妨聊作侍祠官。 高情未许群儿觉,万事何须正眼看。 问道从公春信近,谈天容我酒杯宽。 乘桴亦有平生意,回首纷纷行路难。

复制 朱松 《寄江少明》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