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评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彷彿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柳宗元介绍和柳宗元诗词大全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
复制作者 柳宗元
猜您喜欢

别李十一后重寄

形式:

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 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 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 所怆别李君,平生同道术。 俱承金马诏,联秉谏臣笔。 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 江湖我方往,朝廷君不出。 蕙带与华簪,相逢是何日。

复制 白居易 《别李十一后重寄》
类型:

初出蓝田路作

形式: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 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 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 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 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复制 白居易 《初出蓝田路作》
类型:

仙娥峰下作

形式:

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 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 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 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 可能尘土中,还随众人老。

复制 白居易 《仙娥峰下作》
类型: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

形式:

昔到襄阳日,髯髯初有髭。 今过襄阳日,髭鬓半成丝。 旧游都是梦,乍到忽如归。 东郭蓬蒿宅,荒凉今属谁。 故知多零落,闾井亦迁移。 独有秋江水,烟波似旧时。

复制 白居易 《再到襄阳访问旧居》
类型:

寄微之三首

形式: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江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复制 白居易 《寄微之三首》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