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类型:

评析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牧介绍和杜牧诗词大全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
复制作者 杜牧
猜您喜欢

送吴仲宝

形式:

余年长汝父,汝季复余从。 季也难为兄,文史日从容。 兄也实竞爽,立身期亢宗。 可念玉雪子,五月上卢龙。 枣榆曝西日,尘土吹炎风。 尔欲副尔志,安得宁尔躬。 有方游可远,扬名孝乃终。 归来拜嘉庆,我酌寿汝翁。

复制 陆文圭 《送吴仲宝》
类型:

送赵季舒之燕

形式:

有客东南来,白马嘶北风。 问客将何之,举鞭指卢龙。 云是汉家子,出入明光宫。 古宫今焉在,废堵生秋蓬。

复制 陆文圭 《送赵季舒之燕》
类型:

送道成北游

形式:

从游十载前,总角君尚少。 相逢十载后,我鬓雪争曜。 修鳞纵巨壑,倦羽落荒峤。 盛衰各自异,巧拙更相诮。 义理浩无涯,经纶孰知要。 立身如处女,被服善窈窕。 止令公子慕,莫博千金笑。

复制 陆文圭 《送道成北游》
类型:

送钱君瑜归嘉禾

形式:

海东有孤鹤,玉羽青冥间。 冲风扬黄尘,吹落蓉城山。 蓉城何寥廓,山木多高寒。 石泉翳荒藓,饮啄常苦艰。 矫首复南飞,凉秋生羽翰。 愿随鸿鹄游,不共鸡鹜餐。 嗟尔不群志,全身良独难。 远避鹰与鹯,近防弋与弹。 仙机纵不误,云路终漫漫。

复制 陆文圭 《送钱君瑜归嘉禾》
类型:

送辅若晦南游

形式:

天令中和春,锦花柳丝织。 江山回淑气,车马有行色。 问君今何之,白发在高堂。 韔弓箙两矢,出门志四方。 丈夫信有志,游近不堪远。 锡穴绠冷泉,馆娃吊荒畹。 青青三吴道,急雨飘客衣。 纵无讥小草,恐有遗当归。

复制 陆文圭 《送辅若晦南游》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