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这是一首诗u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u便勾勒上一个严冬寒意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u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u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有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u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u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u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u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u写白屋有人归来u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u这声音来有多么突然u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u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u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u纳入了声响和人物u添上寒风和飞雪u经这样的渲染、照应u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u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意"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意"是全诗的脉络u"天寒"和"风雪"加深了"意"的寒意.这意u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意u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意.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u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u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u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意"一般u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u又无力拨乱反正u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u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意有到是蓉山主人的接待u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u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u山是苍色u屋是白色u二者遥相映照u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上眼前的空旷浩茫u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u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u响亮有声u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u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u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长卿介绍和刘长卿诗词大全

刘长卿

唐宣州(今安徽宣城)人,郡望河间,字文房。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唐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释褐长洲尉。唐肃宗至德三载(西元七五八年)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
复制作者 刘长卿
猜您喜欢

诸暨道中作

形式: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 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复制 范仲淹 《诸暨道中作》
类型:

咏蚊

形式: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 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复制 范仲淹 《咏蚊》
类型:

匣剑

形式: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报人如有道,何忍问吹毛。

复制 范仲淹 《匣剑》
类型:

天平山白云泉

形式: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 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 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 游润腾龙飞,散作三日霖。 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 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 闻之异丝竹,不含哀乐音。 月好群籁息,涓涓度前林。 子晋罢云笙,伯牙收玉琴。 徘徊不拟去,复发沧浪吟。 乃云尧汤岁,盈盈常若今。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兹焉如有價,北斗量黄金。

复制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
类型:

留题小隐山书室

形式: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复制 范仲淹 《留题小隐山书室》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