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

  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这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如同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毕竟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伤心?

  不过此诗亦有另外一种解读的角度,在近年来已经得到很多学术界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故而后两句应该翻译为:夕阳无限的美好啊!因为已经接近了黄昏才能看到啊!笔者考证了许多关于此诗的资料,发现自明清开始,一直以来对后两句的解释都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关于“只是”二字的用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晚唐时期都有“因为”的意思,比如李商隐本人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况且此诗为诗人游玩时一时兴起所做,未必能刻意将“夕阳”这一意象比作晚唐,只不过是当时情于境合、自然而然罢了。而这种解释自然让全诗没有了上种解释的伤感,却有了一种赞叹大自然之美景的壮怀之感。虽近黄昏,但是却依然能感受到美,这种情感积极向上,与之前的解释截然相反。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商隐介绍和李商隐诗词大全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复制作者 李商隐
猜您喜欢

望端州郡楼有赋

形式:

郡治楼同五凤楼,当年玉辇此南游。 无情太华空成冢,有恨金沙不覆舟。 天上龙髯那可拾,日中乌羽讵多留。 遗臣忍死存沟壑,泪洒风烟一片秋。

复制 屈大均 《望端州郡楼有赋》
类型:

送人自楚之蜀

形式:

江帆此去莫沾裳,兰杜多情为尔香。 神女风流满巫峡,骚人汤沐在潇湘。 东西汉水巴陵大,朝暮猿声白帝长。 辞赋最宜秋气早,不妨哀怨尽清商。

复制 屈大均 《送人自楚之蜀》
类型:

七夕咏璇玑图

形式:

佳人织锦按河图,天上璇玑得似无。 文字能令琴瑟好,风流悔使蕙兰孤。 牵牛此夕逢天女,白兔他家忆故夫。 手爪如君皆巧绝,更谁山上采蘼芜。

复制 屈大均 《七夕咏璇玑图》
类型:

读史答陶苦子

形式:

频年踪迹空吴楚,不恨无成又故乡。 飞兔谁知天下士,伏龙终遇汉中王。 栖迟岂有烟霞疾,梦寐长依日月光。 黄菊只今非苦节,年年花发及春阳。

复制 屈大均 《读史答陶苦子》
类型:

赋赠元孝仲已叔吾三子

形式:

碧血先公入地深,平生空抱复雠心。 频教令子惊天马,更待孤儿隶羽林。 慈孝自应难北面,弦歌人爱是南音。 白头多少西州客,一废莪蒿直至今。

复制 屈大均 《赋赠元孝仲已叔吾三子》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