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赏析二

  上阕写的是离别后的情景,是实写。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则是直抒胸臆,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且这恨又是“长恨”,这就道出了“饮散”“西去”对词人来说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加一分身世飘零之恨。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又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下阕都是词人想象中的情景。首句以问引起下文。“潮平淮月艨胧”暗示他那离别时的剧烈情绪已逐渐平静下来,可是心头却又一片迷惘。心里空虚只能借酒浇愁,可是在短暂的麻痹之后,还是要醒来,醒来时的静夜中心头却是更加空虚,更加愁苦难耐。词人通过气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内心的感伤之情与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为一,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冷寂情怀。“酒醒人静奈愁浓”,一旦酒醒,回到现实,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两盏淡酒就冲刷得掉的。一个“奈”字,突出了词人万般无奈的苦闷心情。末两句“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描绘的是一幅多么凄凉可怕的景象。灯里的油就要燃尽,灯火忽明忽暗;一个人躺在枕头上,没有人陪伴,想入睡做个梦都不可得;五更时的寒风吹来更是倍增寒意。而从“潮平”到“残灯”再到“五更”,足见行人一夜未睡,“愁浓”之情不虚,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全词最为独特之处当在下阕,在于虚境实写,化虚为实,而又虚中浸实,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徐昌图介绍和徐昌图诗词大全

徐昌图

宋兴化军莆田人。五代徐寅曾孙。与兄徐昌嗣、徐昌燧等五人皆以明经入仕,并有才名。陈洪进归宋,令昌图奉表入汴。太祖命为国子博士,累迁殿中丞。...
复制作者 徐昌图
猜您喜欢

答王仲山见访溪上田居

形式:

同归五湖住,一水见君家。 渔父迷初路,居人认落花。 御贫多种菽,为圃却宜瓜。 共是裘羊侣,往来忘岁华。

复制 施渐 《答王仲山见访溪上田居》
类型:

再和补庵新正三日同往山中值顾宪副

形式:

孟月逢春早,时芳欲满林。 偶同长者席,况似谷中音。 斜日下清磬,高云过客襟。 回舟傍微月,犹听隔溪吟。

复制 施渐 《再和补庵新正三日同往山中值顾宪副》
类型:

斋中雨歇自述

形式:

高窗晦积雨,连晨娱篇帙。 耽慵情方宜,嗜寂意尤密。 风柔园条变,溜湿阶蔬茁。 宿阴渐已收,幽禽时唧唧。 隐几欲忘言,斜光透云日。

复制 施渐 《斋中雨歇自述》
类型:

自邸趋归荆溪口作

形式:

久客不得志,束装归旧山。 休争逆旅席,早觉主人颜。 意比溪云懒,形同秋水闲。 蜀中相共笑,扬子又空还。

复制 施渐 《自邸趋归荆溪口作》
类型:

秋日望山中寄旧僧二首

形式:

秋原落日见青山,遥识僧居杳霭间。 指点却疑身已到,满窗萝叶上人闲。

复制 施渐 《秋日望山中寄旧僧二首》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