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次韵东坡五更山吐月 其四

形式:

四更山吐月,月是故园明。 三峡笙簧起,紫霄星斗横。 林猿霜后啸,山鬼夜深行。 托宿耆阇寺,真游王舍城。

复制 李彭 《次韵东坡五更山吐月 其四》
类型:

怀秦处度

形式:

淮海紫髯叟,长吟独倚风。 稍将芸辟蠹,应罢手书空。 拄策旧寒涧,含毫馀老松。 观云每怅望,苦念小安丰。

复制 李彭 《怀秦处度》
类型:

自宝峰还过长坑涧谷胜绝处

形式:

㶁㶁水循涧,悠悠山放云。 关河元未远,境界有谁分。 幽树花无赖,轻鸥声念群。 个中须著句,传与世间闻。

复制 李彭 《自宝峰还过长坑涧谷胜绝处》
类型:

睡起 其一

形式:

林间稚竹犹含箨,柳下孙枝屡放绵。 午梦不知清昼永,娇莺啼破晚窗前。

复制 李彭 《睡起 其一》
类型:

自云居归欲到瑶田作

形式:

稍上参云汉,中藏祗树园。 烟横迷远屿,鸟度失孤村。 一岭分晴雨,半山才晏温。 回头听梵呗,真是欲忘言。

复制 李彭 《自云居归欲到瑶田作》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