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滁阳孙氏山中五咏 其五 留客亭

形式:

亭中留客处,客至亦忘归。 把酒看春草,西山日已微。

复制 薛蕙 《滁阳孙氏山中五咏 其五 留客亭》
类型:

滁阳孙氏山中五咏 其三 月桥

形式:

泊舟板桥口,月出溪水绿。 何处采菱归,遥闻榜歌曲。

复制 薛蕙 《滁阳孙氏山中五咏 其三 月桥》
类型:

牡丹送寺中供佛兼题短句

形式:

盥手薰香折好春,罗巾净拭宝瓶尘。 一华聊复添僧供,半偈还同赞法轮。 宿世曾为童子戏,他生应作比丘身。 若教灵运真成佛,会现优昙证本因。

复制 薛蕙 《牡丹送寺中供佛兼题短句》
类型:

奉同何大复苦热行十首 其九

形式:

盘古山中太始雪,六月天边万里风。 下界并愁炎火劫,丈人长对水晶宫。

复制 薛蕙 《奉同何大复苦热行十首 其九》
类型: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二

形式:

阙下屡移称病书,知尔不复少踌躇。 海上但留双玉舄,山中谁见五云车。

复制 薛蕙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