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类型:

赏析

  这是一首咏写钱江潮的作品,叙写江潮如雷似雪,有声有色,十分壮观。全诗可以分为观潮前与观潮两部分。

  诗的前四句写观潮前。“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臣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诗的起句先声夺人,很有力量。“鸣弦暂辍弹”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巧妙地造成以弦声反衬潮声,使读者感到在江潮的巨大声势下,弦声喑哑了。这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诗的后四句直写观潮的景况。诗人仍不写涨潮,而是以“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仍不是直接写潮,而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烘托。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反映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接着诗人向读者描绘出涨潮的壮观画面:“惊涛来似雪”,惊涛骇浪排空而来,如万马奔腾,潮水卷起的浪墙似一道突起的雪岭,铺天盖地而来。画面气势宏大,雄奇无比。结句“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由于诗人在描写钱江潮时多次运用了烘托的手法,进行反复的渲染,因而获得了直接描摹所难以获得的艺术效果。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漫兴十一首 其四

形式:

截竹钩丝作钓筒,半缠苍石著波中。 忽焉快跃知鱼中,相语相呼促短篷。

复制 赵蕃 《漫兴十一首 其四》
类型:

寄林敏夫二首 其二

形式:

吴江应已落丹枫,况说枫桥半夜钟。 想见归心成日日,暮云如我忆江东。

复制 赵蕃 《寄林敏夫二首 其二》
类型:

弋阳陆行

形式:

细雨湿篮舆,渺渺穿翠楚。 林园知秋近,已作西风语。 昨朝汗浃背,今晨冷侵膂。 感慨悟乘除,人生几寒暑。

复制 赵蕃 《弋阳陆行》
类型: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晓书呈在伯 其二

形式:

我欲赋梅诗,诗故未易作。 劲质攘冰霜,高情傲丘壑。 褒如应时清,殿若羞世浊。 阴伏阳乃升,此物方濯濯。

复制 赵蕃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晓书呈在伯 其二》
类型:

呈严造道主簿

形式:

漫刺不待投,数面自成亲。 对言或无味,况乃诗筒新。 佳处在阿堵,小异果此君。 我行萧滩上,所食杨与陈。 百药及寿玉,磊落俱可珍。 今又见夫子,此邦何多人。 一官二十年,须发颇费耘。 得非坐诗故,造物主怒嗔。 如我亦复然,此理又奚云。 一见互兴叹,呴濡胡足仁。 湖边雨新足,荷背白胜银。 是中何以思,何当并车巾。

复制 赵蕃 《呈严造道主簿》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