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赏析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这开篇的两句,诗人便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而且这两句,也是非常好理解;对于出征的士兵来说,应该要高唱着战歌,然后胜利归来,只有要决心,一定是可以把胡奴赶出玉门关去。其实这更多的是诗人一种内心的表现,由于当时的满族从关外,入主中原,使得很多的文人,都有这着这样的一种抱负,但是徐锡麟这首诗,则是显得更为独特,也更加的霸气。

  第三句在前句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深化出征战士的思想境界,把他们出征的雄心和壮志上升到为国牺牲的高度。“只解”是说心中所存唯一的念头,排除了其他的种种想法。古人在对待“死”的问题上,很崇尚为国而死,为朋友而死,为公而死,为义而死,等等,其中尤以为国捐躯被看作无上光荣的事,尤其是战场上为国牺牲,更是高于一切的莫大荣幸。这句诗正好体现了上述内容,强调了“为国”二字。

  末句,总领全诗,从反面讲,为国牺牲、战死沙场,既然是人生最大的荣幸之事,那么,对于尸体归葬的问题,就不必考虑了。“徐锡麟把东汉时期马援“马革裹尸”的思想又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用了“何须”两个字,认定了只要为国牺牲不问其它;至于尸体归葬故土的问题,并不重要,所以才说“何须……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徐锡麟介绍和徐锡麟诗词大全

徐锡麟

清末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光复会成员,字伯荪,号光汉子。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浦镇名门望族,其父徐凤鸣秀才出身,曾任山阴县吏,家有田百馀亩。光绪十九年(西元一八九......
复制作者 徐锡麟
猜您喜欢

和同年李子西通判

形式:

走马看花拂绿杨,曲江同赏牡丹香。 向来年少今俱老,君拜监州我作郎。 北阙小迟苍玉佩,南征聊制芰荷裳。 病身只作家山梦,径菊诗葩两就荒。

复制 杨万里 《和同年李子西通判》
类型: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修提干

形式:

西玉南金价则同,帝城相对落花风。 人如天上珠星聚,谈到尊中竹叶空。 白纻乌纱青宝玦,紫鸾黄鹄碧梧桐。 千龄此遇还孤往,恨杀灯前欠老翁。

复制 杨万里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修提干》
类型: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形式: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复制 杨万里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类型:

晓看牡丹呈彭仲庄

形式:

牡丹新植旧来无,早起看花花更苏。 晴翠满空天政晓,暖红蒸雾汗成珠。 绝怜嫩日偏催老,犹喜轻寒为给扶。 来岁一株应百朵,只今紫笋绕根须。

复制 杨万里 《晓看牡丹呈彭仲庄》
类型:

和同年梁韶州寺丞次张寄诗

形式:

故人一别恰三年,谁与论诗更说禅。 忽报一麾官岭外,寄来七字雪梅前。 人惟南内班行旧,语带西湖山水鲜。 安得对床吟至晓,旋烹山茗试溪泉。

复制 杨万里 《和同年梁韶州寺丞次张寄诗》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